藉故親近異常熱情 張秋明:家長防戀童狂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藉故親近異常熱情 張秋明:家長防戀童狂

張秋明
張秋明

獨家報導:薛淑敏
(吉隆坡3日訊)行為心理學專家張秋明指出,戀童癖患者看到目標兒童會表現得異常興奮,對他們念念不忘,一直藉機親近他們,家長若發現身邊的人有這類跡象,必須加倍提防小心。



他說,雖然有人對小孩好是一件開心的事,但家長必須有戒備心,釐清對方的真實目的。

“戀童狂對目標有超強表現,例如過分照顧、哄騙及買東西給她、找藉口帶他出去玩,以獲得目標的喜愛和信任。”

張秋明今日接受《中國報》電訪時說,戀童狂也會無意識作出一些過分小動作,例如拉手、親吻目標,家長可觀察身邊人,是否有這些動作。



“戀童狂會向家長查詢目標情況,表現異常興奮及好奇、過分熱情及極度想念等情緒,家長若發現有人一直重複這些異樣行為,必須小心提防,因為這些情緒非常危險。”

他說,家長尤其必須提防,邀約小孩至家中玩耍的人士。

留意小孩動作

他指出,戀童狂不僅對一個小孩這么做,而是對每個目標小孩作出同樣的事。

張秋明說,許多孩童不清楚何謂性侵和猥褻,誤以為遭對方用手撫摸下體,不是一個問題,所以家長必須與孩子溝通對話,及觀察他們的行為舉止。

“被侵犯的孩童會不舒服,可能會一直撫摸下體或胸部,並且會很想念對方及找他,因為有些孩童會覺得很好玩。”

他提醒家長留意孩子的一舉一動,才能避免孩子被性侵和猥褻。

赫克爾童年或曾被侵犯

張秋明分析,幹下人神共憤惡行的英國戀童癖患者赫克爾情況非常糟糕,不排除曾有被侵犯的童年陰影,或有人格分裂。

他說,戀童癖一般與童年經歷和陰影息息相關。

“很多犯人在童年時期被侵犯,長大后才會尋求刺激,為自己尋找補償或滿足。”

他說,更為嚴重的是,赫克爾連嬰孩也不放過,這顯示他深陷幻想,有自我人格分裂跡象。

張秋明指出,赫克爾書寫《戀童癖與貧窮:兒童情人指南》筆記,及將自己侵犯受害孩童們的照片與影片上傳至網絡,是一種自我炫耀的心態,認為自己毫無過錯。

“他的情況非常糟糕,為了滿足個人獸慾,將性侵和猥褻孩童的經歷與他人分享,自信地告訴別人,這是非常可怕的事。”

家庭成員也要提防

張秋明提醒家長,除了提防外人會性侵或猥褻孩子外,也需留意家庭成員。

他說,他曾處理過許多家庭成員非禮孩童的個案。

“家長不要以為只有外人會這么做,家中的哥哥姐姐也需提防,尤其是發育時期的家庭成員。”

他建議家長,小孩玩耍的地方必須是大廳,最好不要讓他們在房間玩耍。

他指出,老師性侵學生的案件也層出不窮,這些都是有策劃性的性侵,家長必須小心提防。

家長避談孩子留陰影

張秋明指出,若家長避而不談孩子被性侵,受害者長大后將失衡,難以走出陰影,留下終身不可磨滅的傷害。

“若他們小時不知道自己被性侵,在長大后才明白此事,他們將失衡,抹殺自己的自尊心和存在價值,后果很嚴重。”

他舉例英國戀童癖患者赫克爾案件,雖然事件發生在2010年至2014年,但家長仍有必要向孩子了解,是否曾被對方侵犯過。

他說,家長在交談過程,不可強迫或審問孩子,而是以關心的閒聊方式對話。

“家長可以問孩子,平時與對方玩什么,睡覺時情況等等,從中了解孩子是否被性侵或猥褻。”

他說,被非禮或狎玩的孩童,因為還未很清楚有關事宜,所以他們的心理打擊不大,家長只需糾正思想,告訴他們那是不對的行為,教導正確性教育即可。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