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一個成功的演出 顧好每一環節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主題故事.一個成功的演出 顧好每一環節

20160605theme02



報導:譚絡瑜
圖:手集團提、張文輝(部分圖由紅姐姐工作室提供)、張智玟(部分圖由TEAM聚團提供)、受訪者提供

每次看手集團演出,從第一聲鼓聲響起,到最后全體表演者與總監鞠躬謝幕,都有滿滿感動,精湛鼓聲令人折服,專業和誠意更動人心。
(左)■吳聖雄(藝術總監)希望用自己一點綿力影響年輕人,讓他們相信表演藝術團體可以永續經營。 (中)■李慕義(國際專案經理) (右)■李慧慧(行銷經理)(圖:手集團提)
(左)■吳聖雄(藝術總監)希望用自己一點綿力影響年輕人,讓他們相信表演藝術團體可以永續經營。
(中)■李慕義(國際專案經理)
(右)■李慧慧(行銷經理)(圖:手集團提)

手集團,1997年在吉隆坡組團,是馬來西亞著名打擊樂團,致力于發展傳統南方獅鼓打擊文化,其突破性和創新的表演,得到國內外民眾重視和贊賞。

一如每年,手集團表演行程排得緊湊,剛過去的4月到印尼峇厘島演出,5月在吉隆坡表演藝術中心舉行兩場《千手.牽手》募款演奏會,緊接著到新加坡演出,出國之前還到了適耕莊稻田舞台演出。整個6月參加比利時和法國三個國際藝術節,接下來7月份在吉隆坡與法國藝術家合作呈獻《罌粟花》演出,9月份將首次踏入馬來西亞國油雙塔樓演奏廳演出,同時舉辦《鼓宴4-節奏國度》國際鼓藝節。



第二場《千手.牽手》募款演奏會結束,手集團藝術總監吳聖雄帶領鼓手謝幕時,把行政團隊伙伴也請上台一起向觀眾鞠躬。面對觀眾熱烈掌聲,通常身居幕后的他們,臉上有些靦腆和藏不住的喜悅感動。

團隊默契 細心招待

以規模來說,手集團不算很小、也不大,全職鼓手有十人,創辦人兼藝術總監吳聖雄領導的行政團隊只有四人:李慕義(國際專案經理)、李慧慧(行銷經理)、陳宣(行政經理)、黃伊賢(專案助理)。其他幕后工作人員如前台、票務、公關媒體、燈光、音響、舞台設計師、造型設計、髮型設計、服裝設計、海報設計、文案撰稿、攝影師、錄影師都是專案聘請,演出前台工作人員均為志工。

要讓觀眾有“值得花錢買票入場”的感覺,台上精彩演出固然重要,前台周到細心招待,甚至延伸到整個愉悅的觀賞經驗也很重要。看過手集團演出的觀眾,可以從各種細節處,感受到他們的誠意和用心經營的氛圍。

步入演出地點,前台工作人員即笑臉相迎,取票過程快速順利,然后可以趁進場之前,逛一下現場擺賣手集團演出DVD和紀念品的櫃台,看電視播放下一檔演出宣傳預告片,或到手集團會員櫃台辦理申請會員卡,反正不會無聊發慌。入場時,檢票人員總會禮貌微笑說一聲:Enjoy the show。帶位工作人員確保觀眾找到位子,對于遲來觀眾的入場安排也盡量不影響演出。演出完畢,剛謝完幕的表演者和行政團隊在大廳列隊送客,向離場觀眾致謝。所有看似理所當然的標準程序,其實是整個團隊長期合作培養出來的默契及專業精神。

會承擔才會成長

不知不覺,手集團邁入第19個年頭 ,明年就是這支專業鼓團創立20週年紀念。“一直以來和團員努力經營這個團,我們靠大家的力量才走到今天,手集團不屬于任何一個人,它是屬于大家,屬于每一個馬來西亞人。”手集團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藝術團體,而是肩負著社會責任,努力推動馬來西亞藝術文化。

“我希望用自己一點綿力影響年輕人,讓他們相信表演藝術團體可以永續經營。”

從鼓手成為創辦者和藝術總監,他專注在藝術創作,同時也必須了解巿場和團內財務管理。兼顧、兼容是他堅持的信念,手集團里面有創團時期的團員,也有合作很久的朋友,和后來加入的新朋友,結合每個人的專長,不斷創新成長。

他一直向團員灌輸謙卑感恩的心態,鼓手、表演者若不能明白后台的用心,永遠會以為自己是diva。踏實、努力,手集團的精神體現在表演風格和團員個人魅力上。

今年景氣差,表演藝術團體面臨很大挑戰,但他不埋怨,反而特別感恩,越是辛苦,越是體會到,太安逸的環境可能不利于藝術創作,因為有話想說,于是借藝術說故事,觀眾也能透過觀賞藝術得以抒發郁悶心情。

創團19年,未來仍有無限可能,他分享心得:“要做就要承擔,會承擔才會成長。不要怕吃虧或做太多,吃苦當做訓練自己的能耐,能力會增長。”

有我們當后盾 鼓手專心拼技藝

他的身分很奧妙,從台前走入幕后,從表演者轉成行政人員,要學習和適應的事情很多。李慕義10年前加入手集團,從手二團升入一團,當全職鼓手和教練,2014年他離團去了英國倫敦唸純美術,去年畢業回馬后又回到手集團,直接走入幕后。

他的工作內容包括負責手集團國外演出、申請參加外國藝術節,接待外國藝術家來馬,也擔任制作經理、與技術團隊和綵排團隊溝通。

轉到幕后 重新學習

以前當表演者很單純,完全專注在練習演出,走入幕后才發現行政人員努力做了很多事情,才可以讓表演者專心演出。行政人員每天處理很多瑣碎的事,各種細節都必須照顧,否則小細節疏失,比如遲了去拿飯盒,都會影響整個團隊。

身分對調,從剛開始的重新學習,到細節越做越專,李慕義認為調整心態很重要,曾經是台上表演者,有助他以另一個角度學習。去年手集團邀請台灣朱宗慶打擊樂團來馬巡回表演,他看到了台灣專業執行團隊如何溝通安排,讓表演者完全不用擔心專注演出。隨團參加外國藝術節,他觀察主辦單位的行政方式,以藝術家身分感受哪些不舒服的安排,提醒自己以后不可犯錯,對于未來辦手集團的國際鼓藝節有很大幫助。過往每次演出是在台上向觀眾呈獻最好的一面,現在每次演出都是寶貴的學習和實踐機會。

雖然不打鼓了,他依然延續藝術創作,除了正在籌備著個展,也將為手集團7月份演出《罌粟花》創作裝置藝術結合鼓手表演。

當天演出現場坐鎮會員俱樂部櫃台的是前鼓手及教練唐勇豪,他已經離團,卻還是回來幫忙。手集團就是有一種神奇魔法,讓人聚在一起,像老朋友的感覺,一起走過19年從無到有的歲月,團員和觀眾更珍惜這份感動。

親力親為減成本

李慧慧本來是獨中行政人員和教師,2010年在獨中教廿四節令鼓的吳聖雄,問她有沒有興趣加入手集團擔任文化教育推廣工作,因而成為手集團團隊的一份子。她負責巿場行銷,工作內容包括找贊助商、演出宣傳和票務、聯系媒體和學校、策劃教育推廣活動如《隨鼓唱游》、《大手牽小手,走進藝術殿堂》等。

負責行銷,就得不斷努力與很多人拉上關係,長期保持良好互動。她工作上最大的挑戰是,剛開始去找贊助商時,很難開口向別人要錢,害怕被拒絕。但累積了幾年經驗,現在她反而覺得,主動去問才會有貴人出現,被拒絕多次之后或許就會有一次成功。找錢的人對預算抓得很緊,行政團隊必須想辦法控制預算、減低成本,團員們常常親力親為自己動手做,這是考驗和挑戰,也是好玩的地方。

努力介紹手集團

只有四個人的行政團隊,每人都有多重身分,一人身兼多個角色,在外國專業表演藝術團看來不可思議,也很羡慕,因為這讓他們想起最初創團時辛苦但甜美日子。

雖然手集團在國內外聲名都獲得佳評,但慧慧還是很用力地介紹手集團,她覺得表演藝術觀眾在大馬仍屬小眾,希望讓更多人認識手集團,讓朋友帶更多朋友過來看表演。

她覺得,當前最大挑戰是在不景氣環境里,更要堅持把教育做好,並整合現有的資源,創造表演藝術文化的附加價值。今年,藝術總監安排課程讓鼓手們不斷自我充實增值,出國參加藝術節提升演出水平。

行政團隊和表演團隊是互相支援的關係,行政人員打點舞台上的一切,讓表演者能夠專心訓練演出。慧慧說:“表演者看不到我們在辦公室忙寫計劃書、發email、打電話,相對的,我們也無法理解他們在台上演出必須完美無誤的壓力。”

■洪繡晴(紅姐姐工作室創辦人及制作人)、■曾穎慧(舞台道具設計)、■愛美麗亞(編劇、導演、燈光及造型設計、音樂總監)、■陳志堅(執行制作人、宣傳、演員)、■林文杰(布景道具執行人員、劇務)(攝影:張文輝(部分圖由紅姐姐工作室提供))
■洪繡晴(紅姐姐工作室創辦人及制作人)、■曾穎慧(舞台道具設計)、■愛美麗亞(編劇、導演、燈光及造型設計、音樂總監)、■陳志堅(執行制作人、宣傳、演員)、■林文杰(布景道具執行人員、劇務)(攝影:張文輝(部分圖由紅姐姐工作室提供))

上下舞台閒不了 分身有術忙不停

演員也是舞台工作人員,這邊演完一幕,說完台詞走入后台,那邊立刻變裝成黑衣人,下一幕出場搬道具。每個人不停轉換角色、分飾多角,紅姐姐劇場就是這麼好玩。

《窗邊的小麻雀》兒童劇開演前兩天,來到白沙羅表演藝術中心(DPAC)與紅姐姐劇場幕后工作人員做訪問。今天是bump in第二天,工作人員在做舞台佈景燈光設置,下午演員練習舞台走位,明天進行綵排,后天開始正式三天演出。

之前來過DPAC看演出,卻是首次走入后台,才知道觀眾看到的舞台只佔整個劇院的三分一,布幕后面空間很大,分為后台、化妝間、休息室、洗手間、儲藏室、通道等。正值午休時間,制作人、導演、舞台道具設計師、演員在休息吃飯,舞台總監和其他工作人員抓緊時間做別的設置,一切跟著排得密密麻麻的工作時間表進行。

紅姐姐工作室固定行政班底共有六人:制作人、行銷、公關及宣傳、票務及行政、平面設計、組織與教育,行政人員有時也兼當演員,舞台工作人員多為學生志工,導演、燈光音樂、佈景道具設計師以外聘方式合作。

觀察觀眾現場反應

■洪繡晴(紅姐姐工作室創辦人及制作人)

身為制作人,洪繡晴的工作是定下一年的演出內容,找導演、演員和設計師開會討論方向,讓大家明確知道概念並去執行,另一邊努力找贊助商談合作和包場、分配制作費、控制預算、管理行政組。

本地劇場人多數是一人身兼多職,不像外國專業劇團分工很細。演出前舞台設置、綵排,前台活動設計她都親身參與,但到了演出時,卻不一定能專心坐在觀眾席上看戲,必須打點處理現場各種問題。她說自己劇場演出時,她看觀眾反應多過看戲,散場后觀眾的反映和批評必要馬上處理。

本地經營劇場都必須充分利用人力與資源,但制作費可不少,一部劇可能投入2萬至8萬,光是租場地就要一兩萬,佔制作費比重最大的人事費更是省不了。尤其在不景氣的今年,尋找贊助商和制作費是一大挑戰,同時票價又不能訂得太高,如何控制盈虧是制作人最大的責任。

繡晴的想法是,環境越是艱難,更越是要制作更好的作品,讓入場觀眾覺得物有所值。今年找來孫春美老師編導《找到了》、與父女檔葉逢儀和葉健一 合作畫家系列《窗邊的小麻雀》,都是大膽創新嚐試,獲得許多好評和支持,讓她與團隊有了走下去的動力和勇氣。

營造自由想像空間

■曾穎慧(舞台道具設計)

曾穎慧很小就接觸紅姐姐劇場,因為喜歡戲劇就讀新紀元戲劇影像系,后赴台灣深造修讀劇場設計,回馬發展已有5、6年,從事舞台、燈光、道具設計,也做展場和視覺設計。

她的工作是與導演討論如何根據劇本,構思舞台空間設計概念,道具的部分有些得親自制作,有些設計外包交給工廠制作。《窗邊的小麻雀》說的是畫家葉逢儀和女兒葉健一的故事,主要道具是畫框,利用多媒體投影變成一幅幅流動的畫。另外,可以做許多變化組合的積木,也是絕妙點子,她表示這是配合畫家希望給孩子自由空間的中心思想,與導演討論出來的設計。

她在設計舞台和道具時,須要考慮換景和人手佈置。像《找到了》和《窗邊的小麻雀》劇中演員在台上幫忙換景,是導演決定采用的一種方式,把換景變成表演一部分,讓戲劇變得更豐富有趣。布景道具盡量再被使用,紅姐姐工作室通常都會在演出結束后用來做教學用途。

身兼多職,配合各方

■愛美麗亞(編劇、導演、燈光及造型設計、音樂總監)

愛美麗亞畢業自馬來西亞藝術學院戲劇系,因為喜歡光影,特地去新加坡中央戲劇學院學表演藝術技術課程,打穩燈光設計基礎。

很多人不知道,燈光在舞台表演是很重要的元素,特別是劇場,不開燈什麼都演不了。燈光技術去到另一個層次,燈光本身就是一個會講故事的角色。她表示,燈光設計師是整個演出最后的創作者,一個劇場演出先定下劇本、演員、布景、道具、造型,燈光最后才進來,打造舞台意境和氛圍,令整部劇變得更豐富完美。

她也兼當音樂總監,《窗邊的小麻雀》除了主題曲是請好友蔡迪伸寫,其他配樂是她自己找來,有時必須自己重彈。

身兼多職,她最享受當演員和做燈光造型,但人人都找她當導演。她說,當導演很累,必須整合每個部門,一直在溝通、協調,當演員單純得多,只需演好角色。

若不是在台上演戲,導演身分的她通常會在觀眾席上看演出。不做燈光控制的原因是自己太唯美主義,看到表演中燈光有暇疵,會忍不住要去調,索性交給燈光助理去執行。

從事劇場工作約20年,她坦言雖不能大富大貴,但養得起自己、供得起汽車、租間屋子,不需要名牌,這樣的生活她很滿意。

和時間賽跑,免罰款!

■陳志堅(執行制作人、宣傳、演員)

陳志堅是紅姐姐工作室全職員工,身兼多職,負責宣傳聯系媒體,同時也是演員,上一回剛演過《找到了》,這一次是《窗邊的小麻雀》的執行制作人。

制作人管理行政,對于舞台每一個過程和進度都要很了解。他說自己主要工作是:跟時間賽跑和解決問題,當場地、布景、道具等組遇到問題,要找到解決方案,也要掌控燈光、布景作業時間,確保大家準時完成,因為時間就是金錢,超時會被劇院罰款。

演出進行時,觀眾看不到的后台其實很忙碌、緊張,有很多事情在發生,有時候遇到突發狀況,比如舞台助理找不到道具、不小心跌倒、道具失靈、布景放不穩等等,都得靠急智解決,而且絕對不能讓台下觀眾發現。

身為制作人,在觀看每一場演出時,也在記錄整個流程,記下所有細節,在演出結束后與所有組員交流檢討。

製作道具富挑戰

■林文杰(布景道具執行人員、劇務)

20歲的林文杰,中學時參加過戲劇學會,因為喜歡小朋友,畢業后就到紅姐姐工作室培訓實習。他在劇組里做過劇務、道具、音響、演員,其中最喜歡做劇務。劇務的工作是打包飯、掃地抹地、清理衛生間,包辦各種大大小小的事,必須刻苦耐勞,兼以喜歡照顧大家的心態服務。
當音響控制必須要有sense,了解整個戲的氣氛,而且跟場綵排,每一場戲至少跟15到30次,劇本都記得滾瓜爛熟。

制作道具富有挑戰,也很好玩,遇到瓶頸換個方式就可以立馬解決。他舉例,在《找到了》一劇要求道具蜜蜂翅膀扇動,花了3天找資料,無意中發現加彈簧可以達到效果。年輕就是本錢,不斷實驗和累積經驗,像他這樣的劇場幕后新鮮人,未來的挑戰多著呢!

■呂俊霖(編劇、導演、演員)攝影:張智玟(部分圖由TEAM聚團提供)
■呂俊霖(編劇、導演、演員)攝影:張智玟(部分圖由TEAM聚團提供)
三月份,紅姐姐兒童劇《找到了》在KuAsh劇場演出,呂俊霖演主角紅姐姐,在台上跳跳唱唱。

5月份,同一個地點,她坐在觀眾席,看著自己編導、說自家相館故事的《美麗相館》演完5場圓滿落幕,心情激動。

呂俊霖是全職戲劇教育工作者,本地著名兒童戲劇編導,在TEAM聚團擔任兒童戲劇課程及培訓主任。編、導、演俱優的她,這一次退居幕后,把舞台留給其他資深和新進演員。台下穿著樸素便服牛仔褲、臉上不施脂粉的導演,與在台上閃亮女主角的形象很不一樣,我很好奇,在這兩個角色之間,她更喜歡哪一個?

問:《美麗相館》演完了,你個人有什麼感想?

答:剛結束,還在善后,還沒來得及沉澱,但是心裡是開心的。一個作品從孕育到誕生;卻也有少許傷感,除了不捨得之外,再次覺得每個孩子(作品)的命太短了,到場支持的雖然有千人,但還是覺得有些數字上的局限,似乎從力氣和付出上來講,還是不符合該有的經濟效益。

問:為什麼當初有編導這部劇的想法?

答:畢竟是自己的故事(有70%),也在相館長大。在公,覺得這行業的作務必須被記錄,在科技還有限時,所有都是從手工作務開始,然而科技發達,這行業也漸漸可能被遺忘甚至不需要了。在私,希望通過自己說故事的能力,給父母一份禮物,感謝父母給予我的一切。

問:你對這次演出台前幕后有什麼想法?

答:在自己的編劇與導演工作上是滿意的,而這次也希望可以平實地呈獻生活。燈光和佈景遷換可以更好!

重現童年父女情

問: 美麗相館這部劇中,你個人最喜歡哪一幕?

答:父女情的部分,都是有我參與過的畫面。尤其是爸爸告訴我聖誕老人存在的那一段,還有每次不小心睡覺了,爸爸都會把孩子抱上床的那一幕。

問:演出的那幾天,你的身心處于一個什麼狀態?

答:吃不下,每天只能睡一會兒的狀態。演出前幾天,確實出現過有些無能為力的狀態,好在團隊不停歇地努力,看著他們,不自覺的也會跟自己對話說,不是倒下來的時候。

問:演出進行時,你會在什麼地方看?

答:演出前技術綵排或綵排都會在觀眾席,演出時都在技術台,最后一場就會坐在觀眾席看戲最美的那一排,好好地欣賞與告別。

當編導要主動

問:你比較喜歡當台上演員或幕后編導?

答:沒特別偏好。但是這個環境下,確實比較缺乏編導,在馬來西亞編導是主動者(決定要做演出),演員是被動者(先要有願意承辦與帶領,才有演出,接著才有演員)。編導可以把自己腦裡的一切訊息變成一部作品,能表達和分享是一件美好的事,但是工作壓力與承擔,和演員比較起來確實比較大,無比巨大。演員可以變成另一個人,可能和自己的個性是有很大差距的,能如此嘗試不同人格,確實會很過癮,只管把戲演好也是幸福的。

問:如果不受預算限制,你會想要導一部怎樣的戲劇?

答:色彩鮮艷的兒童劇。

(左起)■王冠庭(制作人、音樂總監)和■陳凌嫣(秘書、演員)攝影:張智玟(部分圖由TEAM聚團提供)
(左起)■王冠庭(制作人、音樂總監)和■陳凌嫣(秘書、演員)攝影:張智玟(部分圖由TEAM聚團提供)

製作人不易當 緊盯每個過程

一個空空的舞台,變身為樓上住家、樓下相館的兩層建築物,演員從樓上演到樓下,場景隨年代轉換變化,TEAM聚團年度大戲《美麗相館》精彩的不只是台前演出,后台整個團隊付出的心血,更值得給予熱烈掌聲。

■王冠庭(制作人、音樂總監)

中學時期開始接觸戲劇,王冠庭一邊學音樂,把兩大愛好結合在劇場,擔任音樂設計,也是制作人和戲劇導師。

本地劇團制作人都面對經費問題,自從去年GST實行后,找贊助更困難。如何找經費、控制成本和在票房之間取得平衡,是制作人最大的挑戰,必須加倍努力工作。演出結束后,他還有許多后續工作,包括處理賬目、與贊助商、巿場行銷跟進等。

TEAM聚團一年制作兩三部戲,投入8萬制作費的《美麗相館》屬于大制作。兩層布景超大、35人台前幕后團隊也很大、23位演員陣容龐大,不少工作人員都軋一角客串。不過,這次冠庭沒上台演戲,專心當制作人和設計音樂,為《美麗相館》作了20首風格溫馨的音樂。他坦言行政工作需要進行,但自己最愛的畢竟還是音樂。

制作人的責任是統籌整個演出,每個過程都要參與。劇場演出流程一般如下:1. 劇本創作 2. 選角色 3. 排練 4. 造型定裝 5. Bump in 設置舞台 6. 技術綵排 7. 總綵排 8. 演出 9. Bump out 收拾舞台。

台前幕后不同體驗

■陳凌嫣(秘書、演員)

中學畢業后加入TEA劇場,陳凌嫣在前台票務、台上演員、后台工作人員等不同崗位累積經驗,並與其他團員輪流擔任演出制作人。

她喜歡平面設計,畢業自達爾尚藝術學院廣告設計系,利用本身專長為劇團做平面設計,兼當秘書負責演出宣傳,有時也上台演戲。她在《美麗相館》里演相館的馬來女工。

台前幕后不同體驗,她覺得各有挑戰,比較之下做前台很開心,比如兒童劇演出前設計小活動、帶小朋友上廁所都很好玩。上台演戲特別是當主角會有壓力,當配角壓力少些,但要懂得捉節奏。后台工作人員搬布景、做造型換裝,時間要抓得很準,不容出錯,而且要應付突發狀況。

劇場演出講究一氣呵成,別小看劇終謝幕也是演出的一部分,出場順序、哪里燈亮、怎樣鞠躬、上台獻花、致謝詞等都很重要。全體深深一鞠躬,感謝觀眾支持,同時也向台前幕后所有工作伙伴包括自己致敬。

(左起)■Simon Lee(舞台總監)、■陳永興(燈光設計)■梁依琳(音響師)(圖:受訪者提供)
(左起)■Simon Lee(舞台總監)、■陳永興(燈光設計)■梁依琳(音響師)(圖:受訪者提供)

黑暗中造光 舞台亮起來!

他們是在黑暗中掌控舞台一切的神秘黑衣人,通常很少人會注意他們,但是,舞台演出成功,他們功不可沒。

■Simon Lee(舞台總監)

近兩個星期,本地表演藝術很熱鬧,戲劇和鼓藝演出一檔緊接一檔開秀,連續在三個地點看了三場精彩演出,都在劇場碰見熟悉面孔。本地演藝圈不大,幕后團隊不少是自由身專才,碰上年中旺季案子接不停,有時還會跨組。

剛看完最后一場《窗邊的小麻雀》演出,過幾天看《美麗相館》,舞台總監又是同一人:Simon Lee。她忙完《美麗相館》,緊接著就要與剛做完上星期手集團演出的音響助理梁依琳,去印尼做佛曲音樂會。

Simon最初在TEA劇團技術組受訓,后來在馬大唸戲劇系,畢業后成為幕后自由工作者,跨華巫英劇場合作,也接音樂會和商業演出。經驗豐富的她擔任過許多演出的舞監,如過去與大馬樂團合作的音樂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梁祝》、《武則天》、《月亮代表我的心》等,近期紅姐姐劇場的《找到了》等。

處身劇場大家庭,很溫暖

舞台總監(Stage Manager)是負責掌控舞台前后的人,演出前跟排演組排戲、租借音樂道具組需要用到的東西、整理場地、與制作人、導演及其他組溝通協商等。

舞台上發生的事情都在舞監掌控之下,對于制作組、舞台組、排演組進度和所有細節都必須了如指掌。舞監像CCTV一樣時刻留意舞台前后每個角落,一有突發狀況就得馬上處理、靈活變通。

Simon認為,當舞監條件必須有耐性、記性好、善于溝通,因為接洽的人很多,若不懂得說話的藝術,很多事情無法順利進行。

演出前期設置舞台綵排,她每天早上8點到劇場,忙到凌晨回家。到了正式演出,她通常開秀前30到45分鐘就到場坐上控制台(SM desk),通過intercom指揮前后台工作人員,閉路電視可看到后台情況。一on desk后,從通知前台讓觀眾進場、一直到表演結束的兩三個小時內,都忙得抽不出時間上廁所。每一場演出結束,工作還沒完,舞監得與工作人員開檢討會議,往往凌晨過后才正式收工。隔天提早來到劇場,首先reset還原檢查舞台,重覆演出流程。整個演出完成后,還有歸還租借東西、處理書面文件、做賬目等繁瑣事情。

劇場演出工作時間很長,忙到沒時間好好睡覺。但當整個演出最后一場完成,觀眾歡喜,終于成功了!那個感覺非常開心。“劇場演出最美妙是台前幕后50個人同心做一件事,像一個溫暖的大家庭,這種感覺和商演很不一樣。”

只能襯托,不能搶鏡!

■陳永興(燈光設計)

陳永興是本地資深燈光設計師,18年前從馬來西亞藝術學院戲劇系畢業后,與同伴開設了吉隆坡第一家劇場技術公司,承包表演和后台技術支援。

目前擔任DPAC技術總監,也與其他表演藝術團體如手集團、ASWARA、共享空間舞團長期合作。他與聖雄是認識十多年的老朋友,彼此熟悉,通常做手集團演出,溝通過后都會讓他自由發揮,這份默契和信任是合作無間的基石。

他在教課時常常告訴學生,舞台上燈光很重要,但它只能是襯托,不能搶掉台上的表演,不可喧賓奪主。當燈光設計師,首先本身熱愛這份工作和喜歡表演藝術,藝術修為必須有,才能將每個演出重點表現出來。

做為幕后團隊一份子,他最期待每次演出都會出現、當台前幕后所有人能量發揮得特別好的magical moment,那一刻就會覺得所有付出都是值得的。

確保聲音繞全場

■梁依琳(音響師)

梁依琳最初從舞台劇出身,入行擔任舞台總監、音響師,多接音樂、舞蹈表演的案子,也常與手集團合作。

音響師必須要了解導演的音樂設計概念,綵排時也要清楚哪個樂手玩什麼樂器,需要多少支麥克風。表演開始前準備好麥克風、做sound check、調音,開秀時現場音控很考功夫,麥克風位置不對,或現場音響系統有問題,都會影響整個演出。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