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霸凌与 被霸凌者
特约:莫淑卿
最近,看到报导小学生被霸凌自剪舌头的事件,内心充满震撼又心疼!渐渐地,害怕占据了内心,担心自己的孩子也会面对同样的事件,我们也认知到“打造无霸凌校园!”很多时候只是一个口号而已。有校园的地方,就会出现校园霸凌,要怎样才可以做好心理建设,陪伴孩子面对校园霸凌呢?
什么是霸凌?很多时候爸爸妈妈都分不清霸凌和玩闹的差别,导致孩子跟爸爸妈妈投诉时,爸爸妈妈会谴责孩子无理取闹,无法立即纠正或引导孩子拒绝,反而纵容了霸凌,直到事件严重化时,才来自责。“霸凌”是指孩子们之间权力不平等的欺凌与压迫,而校园霸凌,是指一个学生长期重复被一个或多个学生欺负或骚扰,或是有学生被锁定为霸凌对象,成为受欺凌学生,造成其身心痛苦的情形。
长辈的无视和责备
在收集资料时,发现霸凌行为大致可分为下列六种类型:(1)肢体霸凌:以肢体暴力行为霸凌他人,包括踢、打弱势同侪、抢夺财物等,是最容易辨认的一种,会造成他人身体受到伤害;(2)言语霸凌:运用语言刺伤或嘲笑别人,包括取绰号、用言语刺伤、嘲笑弱势同侪、恐吓威胁等,是校园中最常出现且最不易发现的霸凌行为,会造成他人心理受伤,伤害程度有时会比肢体霸凌还严重;(3)关系霸凌:这一类型霸凌,往往牵涉到言语的霸凌,包括排挤弱势同侪、散播不实谣言中伤某人等;(4)反击型霸凌:这是受霸凌学生长期遭受霸凌之后的反击行为,包括受霸凌时生理上的自然回击,或去霸凌比自己更弱势的人;(5)性霸凌:类似性骚扰,包括以有关性、身体性征及性别取向作为玩笑或嘲讽内容的行为,或是以性的方式施以身体上的侵犯;(6)网络霸凌:指利用网络散播色情图片、散布谣言中伤他人、留言恐吓他人等使人心理受伤或恐惧的行为,这是近年来新兴的霸凌形态,而且程度相当严重。
回想起曾经接触过的一名学生,他很容易愤怒,不敢交朋友,同学都说他是怪人,当他和我聊起童年时,述说他是如何被同学关系霸凌,那时的他觉得很无助和无奈。找老师求助时,老师询问他是否该检讨自己,让他更受伤,更觉得是自己不够好,而让他最伤心的是告知妈妈时,妈妈竟然要求他自己解决,导致他完完全全把自己封闭起来了。
无疑,长期的霸凌,加上长辈们的无视和责备,让这名孩子的性格和思想被扭曲了,让我深刻地明白没有怪小孩,只有受伤的小孩。
齐配合减少伤害
当霸凌事件发生,我们常常会关注的是被霸凌的一方,可是霸凌者的行为其实也是求救的讯息。我记得,有一个长期运用语言来霸凌其他孩子的小学生,当他表达自己的内心恐惧和害怕孤独的模样时,让听的人很心疼。如果每个孩子都拥有健康和和谐的关系,可是内心深处曾经历创伤,导致引发霸凌行为,不管是霸凌者还是被霸凌的人,都需要我们来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
这本《陪孩子面对霸凌》绝对是一本值得父母师长收藏的行动指南,里头有案例分享,虽然很多案例是发生在国外,可是也有值得我们参考的地方。我们无法营造无霸凌的校园,但我们可以在父母师长的配合下,把伤害减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