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赴一趟法性之旅 马金泉:从《法华经》中苏醒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共赴一趟法性之旅 马金泉:从《法华经》中苏醒

(吉隆坡6日讯)共享空间舞团总监马金泉指出,《法华经》要表达的目的为佛知见、佛性和法性,希望用大众看得懂的方式,与大家共享一趟《法华经》法性之旅。



他说,《法华经》能找到自己的佛心,从“无名”中苏醒,而他在编舞过程,终于知道法性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佛性,只要能让佛性种子觉醒,便能逃脱生老病死的痛苦。”

另外,他谈到“如来拈花”的由来,他说,莲花是所有植物里,唯一能呈现“花果俱在”的现象,不像其他植物必须先开花方能结果。



舞蹈员创意演出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华丽而内敛,而生长在淤泥的莲藕,表面坚硬的莲藕,内部却有一个个洞,似空非空。”

他昨晚出席《法华经》舞动和平共生妙旋律巡回讲座会系列(三)时,与大家分享《法华经》对于现代的意义与价值。

3名主讲人分别是马金泉、马大语言学(中文)学士、博大中文文学硕士周锦聪和创价学会教学部部长陈国龙。

陈国龙指出,全文共二十八品,前十四品说一乘之因,后十四品说一乘之果。

他谈及《法华经》的“二处三会”,释尊在灵鹫山和虚空为众生说《法华经》,举行3次说法的集会。

“虚空会是一个超越场所、空间的仪式,就像是佛悟得的世界。”

讲座会结束后,共享空间舞蹈员呈献小段演出,以创意手法呈献,说明《法华经》中人人皆菩萨的道理,舞姿动人至极,观众皆之动容。

可调和各派争议

周锦聪提及《五百弟子授记品》中的衣珠之喻,及《如来寿量品》中的良医之喻.

“前者比喻每个人都有平等的佛性,佛性是形成理想人格的种子,金刚不坏,佛性能作为‘自身的主人’决定人生幸福的一个机轴;后者比喻三乘人,信授权教,不得正道。”

他总结《法华经》为语言精简、透彻,是早期经典的理论代表,且适当地调和各派争议。

周锦聪:译文比本文亲切

周锦聪以文学角度切入《法华经》对于现代的意义与价值,他指出,《法华经》原文是梵文,本身的韵文是印度当时优美的文学佳作,使得译文比本文亲切,描写生动,更使人喜欢。

他提及“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典故,火灾是很可怕的场面,但是在里面玩耍的小孩却不知道,这番描写生动。

他说,《法华经》另一特点是对话性,内容以大量师徒对话方式呈现,让弟子感觉佛陀与他对话,弟子就是自己。

“法华经又称为譬喻文学,为了方便众生理解,进入佛法世界,用了大量的比喻,来阐明难理解的哲理。”

他举例,就如火宅,就是众生居住的迷悟世界、长者就是佛陀、孩子们就是众生、大白牛车就是佛乘和三车就是三乘。

他指出,现代的孩子最大问题就是沉迷网络世界,这故事学习如何适合孩子的方式对待他,否则会与孩子越走越远。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