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寶栯:準確知道身體狀況 定期體檢防範疾病
獨家報導:薛淑敏
(吉隆坡7日訊)健康管理專家劉寶栯醫生建議國人,定期進行詳細身體檢驗,預防非傳染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及膽固醇,以免延誤就醫。
她說,國人必須具自我保衛思想,不要等疾病發生才採取行動,屆時可能為時已晚。
“現代人的生活及周遭環境變化大,環境污染、交通繁忙及食物攝取過多營養等因素,無形地增加我們患上非傳染性疾病的幾率。”
劉寶栯今日接受《中國報》電訪時說,定期健康體檢是防範非傳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
“年齡層介于30至50歲者,1年至少進行1次身體檢查、50歲以上者則需1年2次。”
她強調,有關體檢必須是系統及專業性的,包括檢查心臟、腸胃、肺部、血液等項目,國人才能準確知道自己身體狀況。
須系統專業性體檢
“醫生將根據病人的體檢結果,分析病人的健康狀況以及需注意的範圍。”
劉寶栯也叮嚀病患,一旦得知自己有糖尿病、高血壓及膽固醇等疾病,必須積極面對病情,及早預防以免病情惡化。
根據2015年全國健康與疾病發病率調查報告顯示,逾半數非傳染性疾病的18歲以上患者,不知病情的真相。
其中350萬名糖尿病患者當中,不知本身病情者多達180萬人;610王患上高血壓者,其中350人不清楚自己患病,以及960萬名膽固醇過高症狀患者中,則有780萬人不曉得自己患病。
70%猝死者死於心臟病
劉寶栯披露,70%猝死者,死因是心臟病。
她說,心臟病的症狀是在進行劇烈運動、發脾氣或用力過度時,病患出現胸部劇痛及呼吸困難的症狀。
“若國人發現身體有上述症狀,必須馬上求醫,許多患者在劇烈運動后突然逝世,就是心臟病作祟。”
她說,很多心臟病患不清楚自己有心臟病,他們在進行體檢后才發現自己患病,因此定期身體檢查很重要。
周世文:年輕人不運動敲警鐘
青運總會長周世文指出,18歲至39歲民眾,因工作繁忙及“機不離手”,選擇放棄運動。
“初踏入社會的年輕民眾,忙于工作和睡覺,加上科技迅速發展,大家頻密玩手機,通常選擇不做運動,往往在健康敲起警鐘后,才會運動。”
他希望年輕人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為社會做出貢獻,這在無形中也是鼓勵運動的做法,例如大掃除運動。
周世文週二接受本報電訪時,也促請衛生部關注食物含有過多油量問題,因為飲食對保障身體健康也很重要。
“運動和飲食必須並重,我國肥胖者的人數越來越多,希望政府能關注國人飲食,在家庭及社會推廣少油概念。”
衛生部長拿督斯里蘇巴馬念早前指出,我國年齡介於18歲至39歲民眾的運動量,遠比40歲至59歲的民眾來的少,后者在面對健康問題后,才積極參與運動。
鍾衍耀:長時間用3C產品
不會造成飛蚊症
獨家報導:和碧君
眼科專科醫生鍾衍耀指出,長時間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不會造成飛蚊症。
但他忠告,長時間使用3C產品,將會造成近視、眼睛疲勞及干眼症的問題。
鍾衍耀也是KPJ醫藥中心慧眼眼科專科診所醫務主任,他今日接受《中國報》詢問時,針對兒童長時間玩手機,使到玻璃體退化,導致飛蚊症的問題,發表上述談話。
“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不會引起飛蚊症。飛蚊症與3C產品無關。”
年輕化個案增
香港媒體報導,玻璃體退化引起飛蚊症,重度近視者容易因退化較快導致視網膜有裂孔,最年幼的裂孔病人僅11歲,這類年輕化個案有增加趨勢。
根據資料,眼球玻璃體會隨年齡增長而慢慢退化,先由中間位置液化及收縮,再擴展至週邊,過程會產生蛋白雜質,引致視物出現黑點,或透明似蟲仔、蜘蛛網狀的物體,俗稱“飛蚊症”。
飛蚊症對人體無害,只要定期讓眼科醫師追蹤檢查眼底即可,有些飛蚊時間久了,會慢慢消失或沉澱,不再呈像在視網膜上干擾視覺。
但是,玻璃體在收縮過程會產生拉力,可將緊貼玻璃體的視網膜拉扯出一個裂孔,此時液化物質包括蛋白雜質會走入視網膜,飛蚊症狀會突增,若不及時修補,視網膜可能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