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峻宾:怎么搞的分类? | 中国报 China Press

刘峻宾:怎么搞的分类?

如果垃圾的分类只分为“可循环”和“不可循环”,这未免太肤浅了点。



先不论垃圾分类背后可能产生的“生活习惯之改变”等,如此理想化的意义;就眼前所见,其实际意义,应该是“减少地方政府的垃圾处理费”。

就降低固体废料处理费这件事,槟岛市政厅或威省市议会主席提了无数次,也给了很多数据。

终于,垃圾分类这一天在6月1日落实了,但还未有向违例者罚款,大家还有一年的适应期。



落实垃圾分类政策引起一般民众的疑惑,这些都很正常,但如果一名已经执行垃圾分类多年的环保分子,也有疑惑或意见的时候,州政府可要好好聆听他们的声音了。

湿厨余如鱼骨、面包、饭面、菜根、果皮、鸡蛋壳或虾壳等,都是可以成为肥料的可循环资源;但无奈的是,这些厨余却被归纳在玻璃瓶、锡纸、保鲜纸等不可循环的垃圾类。

这是哪门子的道理?湿厨余本来可以堆肥,却把它当成垃圾扔掉,到头来还不是加剧垃圾处理的负担?分类的实际意义还在吗?

州政府单纯的以为,把焦点仅放“可循环”和“不可循环”就是分类,但谁不知道可循环资源可以卖钱,这样的分类,你不讲,我也懂。

州政府似乎把分类这件事看得太简单了,完全没有把真正的垃圾分类知识,灌输到各个层面。

但无论如何,垃圾要怎样分类,为官者最先要懂,再向民众提供准确的资讯及做法。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