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江菁:做好垃圾分類護地球
──甲州採訪部副主任
“這個東西(垃圾)是屬于什么類型,要丟在哪個垃圾分類的袋子?”
自6月1日政府援引法令嚴格執行固體垃圾分類措施后,上述問題常常會在民眾間出現,顯示民眾正努力把垃圾分類,避免因沒有遵守而接到罰單。
固體垃圾分類其實早在去年9月就開始,不過當局並沒有採取行動對付沒有遵守的市民,造成大部分民眾繼續以舊方式丟垃圾,不把此措施當一回事。
隨著政府于本月開始在數州嚴格執行有關措施后,許多民眾方開始著手瞭解何謂垃圾分類,頻頻對不瞭解處作出詢問。
最后一分鐘或等到真正嚴格執法后才有行動,是國民向來應對政府政策或措施的慣性。雖然實行該措施的10個月后,市民才來瞭解如何分類垃圾,但以推動環保的大方向來說,這一點不算太遲。
根據固體廢料管理及公共衛生機構甲州主任祖基菲里指出,甲州自去年9月起至今年4月,雙溪烏浪垃圾土埋場收獲垃圾總數量明顯減少,從之前的每日1200公噸,減至現有的920公噸。
上述期間參與的垃圾分類民眾可能不算很多,但都能減少垃圾量,顯示出垃圾分類的好處。該機構希望在嚴格執行垃圾分類措施后,可以把每日垃圾量減少30%。
好措施應當視之為日常生活必做的事,垃圾分類即可減少垃圾量,也可讓其他可回收物品循環再用,達致環保目標,值得大力推崇。
當然在嚴格執法當兒,政府當局仍有一些灰色地帶需要釐清,包括如何確保沒有民眾垃圾桶遭外來者亂丟垃圾的冤枉事件發生等,身為市民的我們,也應該繼續自動把垃圾分類,而不是在當局沒有執法時就故態復萌。
保護地球人人有責,從今天開始,大家一起把垃圾分類,努力減少地球的垃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