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马纵贯线.华乐推手搞组织 期待更大喜乐
报导:蔡爱卿
吴淑亮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华乐老师,他更多是一个搞华乐组织的能手,从组织乐团、举办比赛、带团出国表演到与官方建立联系等。要做这些事除了涉及各种人际来往,还要不断找经费确保组织能存活下去,这一切对一个音乐家来说,都是挑战。
搞组织的话,音乐就不再是音乐这么简单了。在这行业十多年,吴淑亮清楚艺术与政治息息相关,也受到政治变化影响。要推动华乐,就必须得到政府相关单位的支持。
他说,如果只搞文化,没有走出自身文化圈子,则根本无法推广。起初他的做法不受老一辈认同,认为他是在“卖华”。但是他知道如果没有走进其他族群,其他人是不会接受与支持华乐的。关起门来的方式只会让矛盾越来越严重,无助互相了解。
打造系统化环境
他当然不是一开始就懂这些。2003年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回到家乡亚罗士打发展时,与许多刚毕业的年轻人一样拥有蓬勃理想。他曾经想把中国、台湾那一段表演方式搬到家乡,但很快就发现这种想法很空洞,因为吉打州根本没有真正的演奏厅。接下来他当然陆续体验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
但这并没有将他打倒,他依然成为一个全职的华乐工作者。他了解到马来西亚的华乐发展不可能好像中国或台湾,但是若是与海外有华人的国家比较,尤其是东南亚国家,马来西亚华乐的发展可说是远远超越他们。吴淑亮就是在这空间不算大,但仍充满希望的土地耕耘到现在。
他的梦想是为华乐打造系统化的环境,能有职业化的乐团与正常拨款。这个梦想到今还未实现,他依然在努力当中,没有放弃。
他是这样说的:我们并没有放弃,依然在等待与期待,只是已经没有当初那些天马行空的理想了。虽然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工作,但从工作中我们看到,这里依然是有希望的。
持续拿到政府拨款
从事推动华乐工作多年,吴淑亮最清楚华乐团体的生存不易。他认为华团应该用最实际的方式支持华乐,而不是好像派救济金那样,象征式支持一点,但对于实际推动没有帮助。
虽然是在推动华乐,但并不是一开始就得到很多支持。他说,2010年过后情况才有了改善,得到来自华团的经费举办活动。
吴淑亮一直认为,只要能推动华乐,他们可以跟任何团体或组织合作。为此他还曾经与在那里教华乐的亚罗士打济阳阁德教会意见相左,他们认为只需靠自己的团体力量推广,但吴淑亮认为那样的话太慢了。
而他带领的团体能持续拿到政府拨款,也说明他的做法是正确的。他说,他所做的与其他全职华乐工作者其实没两样,不同的只是他也走进别人的文化圈,开拓更多资源。而这样做最终受益的是华乐。
吴淑亮简介
自幼学习中西乐器
吴淑亮自幼获得父母鼓励与熏陶,先后师从朱继绩、陈仕昌、温永伟、陈贤忠、林顺有、吕慧敏及西安音乐学院张宾教授等著名音乐家学习中西乐器、音乐理论及指挥。
他中学时期即加入吉华国中华乐团,连任四届该团乐队团长及受委为拉弦组首席及学生指挥,并于1999年获马来西亚全国公开独奏赛二胡组冠军。随后远赴中国上海音乐学院进修二胡,导师为王永德教授,也曾跟随台湾国立实验乐团指挥瞿春泉深造指挥。
他多次担任各中小学及大学华乐团音乐文化活动之策划人、艺术总监兼音乐总监,他以多媒体与音乐结合,使传统华族音乐更生动。
他也是国油科技大学华乐团指挥兼导师,多次参与国油大学华乐团的华乐行政管理。曾分别于2010年、2011年、2012年及2013年在国油大学主办《春》 《夏》《秋》《冬》音乐会。
他曾在2013年受吉打州苏丹封赐PJK勋衔,并在2015年获得台湾侨联主办的海外优秀青年奖。
主动出击争取支持
吴淑亮是艺术与交际两不误的音乐家。他认为与其坐在家里埋怨别人不支持艺术,倒不如主动出击,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艺术,这样还有机会得到支持。
他说,本地有开办艺术相关课程的高等学府,缺少艺术行销课程。除了教导学生专业知识,如何将自己的专业包装与销售出去同样重要,不然将来学生毕业后一定遇到许多问题。
他说,这些年来他也看不少刚毕业出来的新鲜人,心高气傲,想要卖自己的产品却用错误的方式,试问人们要如何支持他?
学院或大学生在毕业之前都需要实习,他认为学音乐的学生也必须实习,到相关企业或是乐团工作,体验实际操作乐团起来是怎样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