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盧慧儀
你還記得自己堅持的夢想是什么嗎?你目前從事的事業又是不是你曾經夢寐以求的工作?
性教育工作者劉靜因,所堅持的是許多人暗地里很感興趣、表面卻假裝避而遠之的性教育工作。
恰當的性教育能避免很多社會問題,但是沒有多少人了解全面的性教育,更別說如何向青少年傳授正確的性知識。
對于性教育工作,劉靜因一開始是兼職撰寫性健康文章,被發掘后獲得許多外來意見,建議她進行性教育工作。機緣巧合下配合一家企業的企業社會責任活動,開始了性教育工作坊的道路,目前也將性教育以Popek節目方式製成影片上載網絡。
劉靜因本是名律師,2008年從英國回國后從事法律相關工作,幾年后辭去律師職務並專注性教育工作。
一開始她認為可通過工作坊讓更多人接觸性教育,但這種方式能接觸的人並不多。后來,她將性教育內容製成節目影片且在網絡呈現,也成立了自己的攝影棚。
性教育工作太多約束
“我國在全面性教育方面充滿約束,包括宗教信仰、保守思維;聯合國調查顯示,大部分人會在網絡尋找有關性的資訊。”
她說:“我在當律師時也進行人權相關項目,利用藝術跟人溝通。”
看回履歷表,自己做很多事情都往同個方向邁進,只是採取不同的方式,而現在更專注于一個目標:性教育。
性教育工作坊讓她有機會到各州教育小孩,也看到不同地區的問題,因此她相信生命給了學習的機會,就不應忽視。
她自認很享受這個教育過程,也可從小孩身上學習,小孩也可吸取學堂上沒有的知識,甚至懂得尊重人懂得如何成為一個人(human being),這些也是生活技能的一部分。
“你要找到那股熱忱和興趣,人生有目標,活著是很美好的事。”
禁不了的慾……
社會以“禁慾教育”方式來面對性課題,是不合邏輯的方式,劉靜因認為,我們需要給予小孩的是全面的性教育,而不是禁慾教育。
“可惜的是我們並沒有這樣的文化,並且還灌輸小孩不發問的心態,這並不健康,因為他們還是會通過別的管道接收性資訊。”
劉靜因坦言,性教育工作者跟一般的老師不同,自己或許有對一切事情採取公開的態度,所以能在這方面建立接受性教育人士的信心。
“如果家長採取批判式的口吻,小孩也不會再告訴你任何事情。”
她認為,全球各地不乏好的性教育模式,我國政府可以取材,而不是抱著鴕鳥心態,這對下一代來說十分危險。
再多打擊也不放棄
在重重打擊下是否會放棄呢?劉靜因坦然的說:“如果關心一件事就會想盡辦法去完成它,絕不會放棄。我沒有必要停止。”
“如果目的是為了賺錢,很多管道都可以賺到錢,但我們製作出來的影片都是在網上可免費搜索。”
劉靜因認為自己的生活很富足,實現藝術也不盲目追求金錢。只要將生命耗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就像現在的她得到100%的滿足感,而且是沒有截止日期的工作。
從律師變成性教育工作者,就像結束一個章節再展開新的章節,之前學習的法律知識,仍通過不同方式靈活運用在現有工作上。
“如果你放手一搏,你會意外的獲得一些東西。”
努力尋找金主
在開設自己的工作室后,更重要是確保財務持續性;劉靜因沒有獲得外界的支持,包括政府和非政府組織,但許多獨立人士仍給予支持。
她說,性教育其實是商家應該探索得有趣課題,邏輯而言,性教育的贊助商應該是衛生部、製藥商或避孕套商家,唯卻沒有一方願意成為贊助她繼續拍攝性教育資訊節目。
“我不知道他們是害怕還是自我摒除,都維持保守心態。我們已經拍攝影片,教材方面已不成問題,同時也測試了市場反應,所以應該不成問題才是。”
她說,例如避孕套公司應該教育年輕人,這才是新興市場,除了商業觀點從健康出發也給了年輕人選擇的機會。
劉靜因認為,這也提供商家一個直接營銷的管道,並稱:“協助我們繼續製作更多影片,企業社會責任也應該將資金投放在對的地方。”
性教育建立在信任上
在一項調查中,有超過半數受訪者不知道如何會懷孕,所以劉靜因希望獲取資金去製作更多影片,但看重短期收益的商家卻不了解,使她直批這些商家“眼光短視”。
她舉例,美國在性教育方面都積極進行青少年教育活動,甚至與藝人接洽融合藝術帶出全面的性教育。
“若有贊助將可接觸更多的人,我們的節目影片都以馬來語呈現就知道可接觸多少國人。我希望大家可看到其中的價值。”
劉靜因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展覽中,接觸美銀美林創辦人的兒子查爾斯美林(Charles E. Merrill Jr),后者看過Popek的作品后,決定贊助一筆錢給她繼續製作第二季節目。
“他其實不認識我,也不需要我做冗長的報告來獲取那筆錢,他就是有那股信任,也給了我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