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庇能岁时记(六) 端午节
特约:董咏祥
全世界华人都在农历五月五日过端午节,槟城华人当然也不例外。根据传说,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大臣,深受楚王重任,但遭到恶人谗言所害而流放边疆。后来因为楚国国都被秦国所破,屈原得知后悲愤地投身汨罗江而亡。当地人为保护屈原遗体不被江中鱼虾所食,遂将粽子投入,让鱼虾吃了粽子便不会再吃屈原,这是日后人们在端午食粽风俗的由来。
粽子原称“角黍”,是古时候用来祀神祭祖的供品,古人认为吃角黍可避邪趋吉。在槟城,端午节裹粽子原是家家户户的习俗,但因为工序复杂,只剩部分华人家里仍然存在,贪图便利,取而代之的是到摊贩、粽舖或餐厅购买。
槟城粽子的口味主要可以分成碱粽和咸粽,碱粽为糯米与碱水相混制成,或包有红豆馅,或沾砂糖、咖椰食用;咸粽除了肉粽,尚有以辣椒虾米做馅,挑染蓝色,俗称的娘惹粽。
午时水与午时花习俗
一些宗祠家庙会由信理会主办端午祭祀先贤的活动,同时人们也在家中或宗祠内祭祖,供品当中就会特别准备粽子。华人视死后的世界宛如在生,亲属虽往生极乐,但也视同人间,替他们准备粽子一同过节。
乔治市中依然有一些传统人家保留在端午当天盛取“午时水”的习俗。午时水指的就是在端午节当日正午,或说午时(11点至1点之间)所盛装的水,如今多用塑料瓶或水盆装盛自来水。
人们相信,中午所盛取的午时水具有特别功效,用午时水来洗澡或洗脸,被认为能够使人漂亮以及健康,午时水也是制造水粉的重要原料之一,米粒经过午时水浸泡后,所制成的水粉被认为效果更为显著。午时水、雄黄和酒相混合后,洒在屋子周围,也认为能够驱除邪物。
槟城端午节也曾有过“挂午时花”的习俗,只是随着社会发展,越来越少人进行这项习俗,市集中也不再有人贩售午时花,导致这项习俗没落与消失。
当时,人们可以在市集中购买“午时花”,这是由数种植物扎成一束的花草,虽然称做午时花,但却不一定得在午时使用,人们可以于端午这天挂于门上,认为如此能够保护宅邸不被邪魔入侵。
古风逐瘟避疫
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等,“端”是初,“午”则是五的意思,端午就是五月的第一个五日。端午节后开始进入夏季,中国气候逐渐温热,蚊虫开始滋长,导致瘟疫和流行病的传播。古人由于科普知识和医疗技术不发达,认为这些瘟疫等流行病的发生,与鬼怪作祟有关,因此检视端午节诸多习俗皆有驱邪意味。
中国福建的人们于端午节时,抬着龙王游行以驱逐不祥,台湾也有端午悬挂菖蒲艾草、燃烧雄黄烟薰家宅逐疫的风俗,从中国南方移民至南洋的人们,带着原乡的习俗和观念,落根在新的环境。
槟城端午风俗的食粽、取午时水和挂午时花,其实不谋而合,也正体现与反映了中国南方端午逐瘟避疫的古风。
至于槟城的龙舟赛事,就不在每年端午节,反而是落在每年12月举办国际龙舟比赛,只是早期举办地点从姓氏桥,地点几经更替,现在则固定于直落巴巷(Teluk Bahang)水库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