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現場‧天賦皇冠彷徨的天才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學習現場‧天賦皇冠彷徨的天才

Adam在家做科學實驗,觀察點燃的火柴如何耗掉實驗瓶裡的空氣,使水平線上升。
Adam在家做科學實驗,觀察點燃的火柴如何耗掉實驗瓶裡的空氣,使水平線上升。

報導:方俊心
圖:受訪者提供



“天才”(Gifted,亦可稱“資優”)這名稱就像閃閃發亮的皇冠,戴在頭上,被關注的不一定是底下活生生的人。當國家教育體系逐步把特殊兒童涵括在內,我們忽略了天才兒童也有他們特殊的教育需求。

今年八月,Karina Razali(卡莉娜)的孩子Adam Halim(阿當)就滿五歲了。周歲時,Adam已經能認字,兩歲,他已能自行閱讀,同時擁有超強記憶力,同樣的詞彙,他看過幾次就認得,能夠背出月份、星期幾註1、彩虹的顏色、太陽系的星球排列等的名稱。

他的能力使父母振奮、驚訝,與此同時,他超出常人的觸覺、聽覺,以及領悟情感的能力,也使父母必須花更多時間配合。好比說,他無法忍受衣服的后頸處有商品標籤,父母必須替他全部剪去;他不能接受吵雜的環境,父母必須避開種種熱鬧場合,包括生日派對。

這樣的孩子,可讓他跟一般孩子一起受教育嗎?已經長大成人的天才,Surya Ismail(蘇爾雅)是過來人。小學四到六年級、中學期間,Surya都在國民學校上課。她的成長過程孤獨,朋友少,而且因為時常對老師提出怪問題、糾正老師的錯誤而不受歡迎。



在家教育(Homeschooling)可以是一種選擇,就像Florence(黃筠儀)跟兒子Reese Matthew Kam(甘偉立)做的。Reese是繪畫奇才註2,學習能力也遠遠超出一般孩子,平板的正規教育體制恐怕無法滿足他的學習需求。只是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Florence在教育路上都得土法煉鋼。

除此以外,認知、生理及情意方面的發展速度不一致(Asynchronous development),也為天才兒童的教育帶來了相當程度的困擾。

在天才皇冠的掩護下,我們不能不看見底下的人需要我們的同理與關懷。

注1:英文的月份和星期幾都是特殊單字,跟華文不同。
注2:2015年4月7日本報副刊曾報導。

感官雖敏銳
但依舊是孩子

不管是接收感官刺激或面對他人情緒,天才常會表現出異常敏銳的特質。

“Adam對突如其來或吵雜的聲音非常敏感。上第一所幼兒園時,他對小朋友到處跑的腳步聲感到很不舒服,以致于要求離開班級。”Karina說。

Adam也喜歡到天文館看大熒幕播放的影片,不過因為無法忍受太強烈的聲音,父母親只好幫他戴上降低噪音的耳塞。

另外,從孩提時代,Adam所穿的衣服都沒有標籤紙,因為那標籤使他非常不舒服,家人必須替他一一剪掉。

對于他人的情緒變化,Adam也是非常敏感的。“如果我有一點生氣,或跟他說話的語調稍微改變,即使我嘗試隱瞞我的情緒,他還是能感受到,這也時常會讓他很難過。”

這些情形,加上很多天才身上常見的“認知、生理及情意方面的發展步伐不一致”,使得教育更添一層複雜。從認知能力而言,他們超前自己的年齡,但從情感上來說,他還是他自己的歲數。“身為家長,管理自己對他的期待很困難。我很容易就忘了,其實他還不到五歲。”Karina表示。

Surya在美國密西根大學畢業留影。
Surya在美國密西根大學畢業留影。

求知欲永不停歇

報導截稿時,Reese在家忙著做歷屆考題,準備參加某國際學校的考試,通過的話,Reese將獲獎學金升上第六級,同班同學是12歲的孩子。

Florence長期跟Reese進行在家教育,即使早在Reese出生以前,Florence就已經決定要跟孩子這麼做了。如今更是證實,在家教育允許極大的彈性,Reese可學習任何他想學的事物,按照自己的步伐。

“他有很多時間可以追隨自己的興趣,比如美術、電腦程式設計等。我們不急著送他進大學,當他更大了,或者在社交、情知上準備好,他才會考美國大學的入學試。如果因任何理由,Reese決定要走不同的路,我們會尊重他的想法。”

看Florence侃侃而談,相當自得的樣子,天知道她這一條路不好走,尤其在Reese還不具備自學能力時,每天都會磨著她要新知識。在繪畫方面,Reese換了兩個老師,至今還是找不到能跟他處得來,又能夠使他的技術更上一層樓的老師。

父母給予適當教育

再看Surya,儘管求學時期經歷了很多掙扎,她后來還是成功到國外升學,如今已是一位電腦程式設計師,同時為自己的兩個孩子進行在家教育。

當年,每逢學校假期,她都會參加一個由馬來亞大學舉辦的“天才計劃”,跟其他天才兒童一起活動,“在那裡,我覺得沒那麼寂寞,不再是個外人,也學會了謙遜。雖然我在某方面很好,但還有比我更好的孩子,這些都讓我發現世界之大。我想,學會謙遜,是天才兒童成長期間必須面對的另一個問題。”

Surya把這些功勞,都歸到她當心理醫生的母親身上,因為她母親是心理醫生,很早就發現了她的不同,能夠及時給予適當的教育。

將來,說不定Adam也會如此評價自己的原生家庭。因為Karina和先生都是醫學研究人員,比起一般人,他們有更充足的資源了解“天才”是怎麼一回事,進而用適合的方式教育他。

至于其他,家中有天才的家庭,他們又可以怎麼做呢?

Reese參加在家教育的孩子所辦的科學展,向評審展示他的科學作業。
Reese參加在家教育的孩子所辦的科學展,向評審展示他的科學作業。

天才兒童是誰?
如何發現?
有什麼特別徵兆?

天才光芒是那麼耀眼,如果你家有天才兒童,你不可能不發現。像Adam,週歲就開始認字,兩歲能自己閱讀;Reese也一樣,在18個月大時已經學會英文字母大小寫,兩歲,別的小孩還在咿咿呀呀,他已經能說出非常完整的句子。

除了語言能力,天才的天賦也常常會表現在數理科上。Adam的睡前讀物傾向于選擇百科全書或科學叢書,在天文學、某些生物或物理的主題上,他有著10歲小孩的知識。

同樣的,九歲的Reese,對天文學有強烈喜好,他的天文知識可以等同唸相關科系的大一學生。當前,Reese在修習美國第八級(相當于初中最后一年)的數學,以及第九級(高中第一年)的科學。

Surya的說法比較低調:“我不知道我跟別人有多不同,但成長過程裡,我展現了很多跟‘天才’有關的特質,很小就開始說話和閱讀,數學和語言能力很好,IQ測試的分數在平均值以上。”

這些能力,似乎預示著天才兒童的學習過程不會平凡。會跑的孩子,不可能讓他回頭學爬。這樣的情況讓父母既喜且憂,該如何配合他們的程度,選擇適合他們的教材?

天才教育困境:常覺得自己是外人

Surya小學一至三年級在加拿大度過,當地小學採小班制,老師會給她額外作業,使她保持忙碌,不覺得學習很無聊。后來她父母在那裡的研究工作結束了,一家人回到馬來西亞,“學校令人洩氣多了。”

無聊,是她抗戰的對象。“當我沒有新事物、新挑戰可思考時,我會不開心。而且在那個沒有網絡的年代,這樣的情況更難度過。”

在學校裡,她時常會給老師出難題。“我記得有位英文老師,每次我一舉手,他就很驚慌地看著我。我會很無情地糾正他的發音,解釋他所不明白的語句。”

還有一次,有位數學老師在黑板上寫了道自己也沒辦法解的題目,並且說:“誰能解答的,就讓他提早放學回家。”結果她真的就解答了,老師只好讓她提早放學,“我夠成熟地拒絕了。”

當然也有老師因為被她糾正而十分不悅。“我會燦爛地笑,假裝自己是最好、最乖的孩子,以免給自己惹上麻煩!”

同儕之間,Surya常覺得自己是外人,在學校裡沒幾個朋友。

Florence也意識到Reese碰上這樣的狀況。當Reese跟別的小朋友一起玩,他會跟他們談論一些課題,但他們壓根聽不懂。如果他跟比他大的孩子玩,他會被欺負。“他跟大人處得比較好。”

資優與才優論壇 Conference for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主辦單位:馬來西亞天才兒童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Gifted Children Malaysia)
日期:6月18日
時間:10am-4:15pm
地點:諾丁漢大學大馬分校(士毛月)
報名費:120令吉
咨詢:[email protected]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