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見聞‧人情溫度縫入拼布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心見聞‧人情溫度縫入拼布

唐瑩老師(左)和杜珮璜老師展示學員必須完成的拼布功課範本。
唐瑩老師(左)和杜珮璜老師展示學員必須完成的拼布功課範本。

報導:方俊心
圖:岑家豪、互聯網



從前物資匱乏的年代,家中婦輩會利用零碎的布塊,縫成百納被,經濟實惠,不必花什麼錢,還能讓家人睡覺時,不必受寒!

然而,這門拼布手藝來到現在,變成一種休閒活動及專業愛好,講求搭配顏色,構圖精致,變成手工藝品,不只縫成百納被,還可拼成壁飾、包包等成品。唯人情味不變,一針一線縫制的皆是溫情……

一針一線 碎布化神奇



那張被子,是婆婆花了好多個白天黑夜,一針一線、逐片逐片縫合而成的。當物資的取得極易極迅速,我們對新舊交替已麻木不仁,是手作喚醒了我們的情感記憶,在看似毫無生命蹟象的靜物背后,原來還有一種溫度,來自手作人在製作時,一同偷偷放進去的愛與祝福。

拼布的起源跟人類早期艱難的生活脫離不了關係。在美國和中國,大家把用剩的布料收集起來,集到了一定的量,就把它們縫製成被子。

這樣的行為后來在美國漸漸演變成休閒活動,因經濟條件改善,大家較易獲取材料,女性們聚集在一個人的家裡,共同拼、縫一張被子,最后成品還可以作為給友人的贈禮。

經日本人整合與改良,拼布發展成藝術,代代相傳的手技面貌也更新了。它更具系統地推廣到世界各個角落,手作老師們進一步挑戰,使它跳脫被子的框框,成了一種手法,運用到壁飾、墊子、包包等物品上。

從開始到結束,拼布有八道工序考驗手作者的創意和意志力:設計、配色、製作、表布、鋪棉、疏縫、壓線、包邊,每一針往來巡梭都要清清楚楚,一旦出錯,就要拆掉重做。

台灣的唐瑩老師與杜珮璜老師在這方面已是高手,且讓她們分享自己與拼布的點點滴滴。

杜珮璜老師的壁飾作品。像這樣的大型作品,她在工作之餘,一年可以完成一份。
杜珮璜老師的壁飾作品。像這樣的大型作品,她在工作之餘,一年可以完成一份。

下針拼色不能錯

唐瑩老師說話特別溫吞,跟她聊天,慢慢、慢慢地心就會安靜下來,進入一種禪定似的氛圍。她做拼布已有26年,從小喜歡手作藝術,在嘗遍各種藝術形式后,決定停留在拼布的懷抱。

她有兩張日本教育部認可的拼布證書,那教材是三本厚厚的書,裡頭載明百多個拼布技術,學生必須照書一樣一樣地做,讓老師檢查,老師核定通關了才可以前進到下一關,不合格就要拆掉重做。關都過完,才獲認證。

“拼布很磨耐性,一個個拼,做錯就要拆。也要很細心。做的時候光線要足夠,我現在做都要戴眼鏡了,呵呵。我最老的學生是75歲,這些都不是問題。”

她覺得做拼布的過程裡,沒有哪個步驟特別困難,新人的話,只要跟著老師一步一腳印紮實地學就可以了。只是在個人技術進階以后,要開始著手設計和配色,才是比較挑戰的地方。

“必須做很多的嘗試,因為很容易失敗,我也不是一次就成功。不成功就換個方式。”這些失敗包括了所配的色不堪入目、算錯、縫錯方向、把只能用手洗濯的布丟進洗衣機洗……“我曾經試過把一塊寶藍色的布洗成深藍色,只好收起來,做被子給家人,自己蓋沒關係,不能給人家看,呵呵。”

她家中有百來件拼布作品,還有“見不得人”的布匹收集櫃,“每到一個地方,我第一個就是逛布店。家裡很多布,我把它們照顏色排列,配色的時候,我腦海裡都有布的顏色。”

大自然是她配色的靈感泉源。“自然界是自然又美的,紅花配綠葉,還有黃花,顏色很有層次感。大家可以去觀察,一棵樹的葉子沒有兩片是同樣的綠色,觀察大自然對配色很有幫助,而且會比較大膽。我們時常用眼力,觀察大自然也順便讓眼睛休息。”

看似簡單,其實一點也不簡單的製作過程。學員們謹慎以對。
看似簡單,其實一點也不簡單的製作過程。學員們謹慎以對。

耗時耗眼力
比給紅包更珍貴!

有次,唐瑩老師有個親戚在美國結婚,她問對方,希望收到什麼禮物,是紅包還是被子?“我心裡一直希望她選紅包,拜託拜託!”因為製作一張拼布被子實在太花時間了,結果不幸的事與願違。她為此趕了很久工,后來這對新人家裡每次添新成員,都會把小嬰孩放在這張被子上,拍照給她看,對她說,“嬸嬸,這都是妳的功勞,我就‘喔’,呵呵。”

過去在美國,大家就是這麼樣,在一邊聊天一邊工作的情況下,結合街坊鄰居、婆婆媽媽的力量,給一對新人祝福。台灣人以前也會製作出嫁“百納被”,但現在已經沒有這個習慣了,大家覺得買就好,不需要那麼辛苦,“我是因為喜歡,才會不停地做。”

唐瑩老師建議想嘗試製作新人百納被的手作者,預備至少半年到八個月的製作時間,“做拼布是很快樂的事情,不要變成壓力。”

偷閒拼布,解壓聯誼

杜珮璜老師跟唐瑩老師是鄰居,有段期間她受到唐瑩老師的啟發,一頭栽了進拼布世界,不知不覺到現在已有二十年。

“那時我是家庭主婦,做拼布可以兼顧家庭,得空就可以做。有時下午我一邊‘聽’電視,一邊做拼布,打發時間。”現在她在小學當老師,工作比較忙,但只要一有時間、一想到,她還是會拿起針線布料做起拼布來。

對上班族而言,她認為做拼布也是很好的解壓方式,如果是群體製作,大家可以邊做邊聊天,分享人生經驗,聊聊夫妻相處之道、育兒方法,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

“拼布可以廣泛運用在日常生活裡,”像她本身就用拼布方式製作了隔熱手套、包包、被子、壁飾,多數是家庭裡使用的東西,“也有人做隔熱墊、餐具墊、衣服等。”

現代人生活匆忙,很少有機會自己動手做,大多數時候是到商場裡買東西,杜老師覺得這樣很可惜。她希望更多人能夠體會到手作的美好,于是開始參與手作的推廣活動,每年趁學校放寒暑假的時候,她就應慈濟社教中心之邀,暫時放下小學老師的身分,到馬來西亞來當拼布老師,這樣循環往復已有五年。

世界各個角落都有瘋拼布的手作達人。
世界各個角落都有瘋拼布的手作達人。

將生活拼成一幅美麗畫面

杜珮璜老師在馬來西亞上課的時候,有次遇到一位學員只有小學六年級,是全班年紀最小的。這位小學員對她說,他有一張被子是婆婆以前做給他的,因為經年使用,現已破損得很厲害,他很希望能把破損的地方補好,以后把被子傳給自己的小孩。杜老師聽了很感動,當下請其他老師幫忙先教,她要進行這個重要的“修補”工程,成全這位學員的願望。

“我也很希望我的孩子,以后會把我做給他們的被子當作傳家之寶,一代傳一代,我想很多做拼布的人都會這麼想。”

修補也是拼布裡的一項技巧,當衣服破了該怎麼補,而且要補得好看,這需要一點經驗。

另外,在馬來西亞上課的時候,杜老師還曾遇過一位老婆婆學員,她已經八十幾歲了,行動不太方便,需要旁人攙扶著來上課。這位好學的老婆婆對杜老師說,她平時也有做拼布給家人,可是因為不曾正式學習過,有些地方有些癥結點沒辦法突破。

這些教學的點點滴滴,都使杜老師的拼布生活更添色彩。“拼布是一項不分年齡、性別的活動,好不好看很大程度取決于布料。當它小小的一塊塊拼起來,就會變成一幅很好看的圖畫。”生活,大概也是這個樣子吧!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