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蘿夏:入微──香港早期女作家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亞蘿夏:入微──香港早期女作家

雖然張愛玲曾在香港居留,也留下不少文字,但恐怕不能算香港作家,只能說她是香港的電影編劇,或者翻譯作者。她為香港電懋寫了好幾個劇本,甚至有沒掛名的。她也為美新處翻譯了好幾個美國名家的濃縮小說,如《老人與海》、《鹿苑長春》。



五十年代的香港女作家,幾乎都與男作家一樣,都是來自上海。他們大概也不是特意把鴛鴦蝴蝶派小說帶到香港,但只有這類題材小說才有人要,才有讀者,都是“生活這麼苦”的需要。

所以,小時知道的香港女作家,幾乎清一色是女性雜誌與“環球文藝叢書”的作者。最幸運的是鄭慧,一個類似東方《小婦人》故事的短篇小說,拍成了得亞洲影展的最佳影片《四千金》,幾乎是扶搖直上青雲,其他小說也都獲得電影公司青睞。話說回來,當時讀者認為她是半個文藝小說作者,大概因為《紫薇園的秋天》、《紫薇園的春天》與《黛綠年華》,都是由左派色彩的粵語片公司拍成電影。

其實,那時我更喜歡在“家庭生活”雜誌寫小說的梁楓,她的小說故事濃厚,人物時髦。至今仍記得她寫的兩個小說故事,但她的小說似乎沒有獲得拍成電影的機會。



(回顧歷史,當時《家庭生活》最紅的人物是黃梅女士,主持社會男女問題專欄。今日看,來信很有時代價值,可以窺見當年男女感情生活的困擾。我可是由此明白“夫婦生活”與房事,還有“發生超友誼關係”一詞是指什麼。)

在當年的香港,潘柳黛可就比張愛玲活躍多了,她也在環球文藝叢書寫小說,以柳秋娘寫的報紙專欄很不錯。她最為人記得的是小說《情天長恨》,改編為林黛獲得第四個亞洲影后獎的《不了情》。

不能漏了著名的孟君,早期還被認為是文藝作家。著名服裝設計師劉培基成名后,一直傳他童年就被生母棄養,他在自傳裡承認此事,而生母就是孟君。令以前的讀者瞠目結舌。

還有一個沙千夢,也寫愛情小說,高原出版社為她出版過一本“文藝小說”,名字忘記了,奇怪是故事還記得大概,書裡一個上海風流白相人,要讓女主角相信他的真情,他會回來找她,把兩個裝了西裝的皮箱托在她的家裡,最后發現裡面是裝了報紙,很真實的情節。

還有一位專出單行本的才女慇勤小姐,記得她是因為書裡還有多頁玉照芳姿。好奇地問姐姐,她說這裡可不能寫、只能說,可見即使在那個年代,女作家的身分就是分外高貴。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上则新闻 脫離 下则新闻 蔡瀾:草草不工──俠隱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