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最早期通讯记者 一度为国内外14报撰稿
报导:沈俊荣
专访:《中国报》老通讯员余开滢(82岁)
退休校长勤于笔耕,曾一度身兼国内外14家报社通讯记者及撰稿人,也是《中国报》最早期的通讯记者之一。
高龄82岁的余开滢,自1989年从杏坛荣休至今已有27年,但谈起过往的这段“风光史”,仍然眼睛发光,脸上洋溢着热情与自豪。
早在半世纪前,即1954年2月28日,余开滢开始驻任《中国报》彭亨直凉区义务通讯记者,那时他年仅20岁,在直凉华侨中学初中修业,同年11月初中三会考及格毕业,即负笈槟城青草巷师范学院就读。
余开滢追述,在师范学院就读期间,《星槟日报》采访主任韩觉夫介绍他担任内勤记者,专门在晚上7时30分起,在报馆负责接听外埠记者报告新闻,成稿后交给编辑部打标题,再交给排字房处理。
“那时工作至午夜12时才回家休息,前后维持了1年。”
1956年12月,余开滢获得师范学院高级师范毕业证书,在直凉华侨中小学校首任2年教员,期间仍继续兼任各报社,包括《南方晚报》、《马来亚通报》、《星洲日报》、《南洋商报》及本报通讯记者。
为香港报章撰稿
好学不倦的余开滢,60年代负笈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哲教系深造,第2年转读哲学社会学系,期间也在《学生生活报》撰稿,并成为香港《星岛日报》、《华侨日报》及《香港时报》特约记者,保持对新闻报导的热诚。
余开滢1963年从香港毕业回国后,1964年被派到彭亨双溪巴登华小执教,当时他申请担任加叻通讯记者直到1969年9月1日被派到巴罗培智华小出任校长,这期间也担任《新明日报》及各华文报通讯记者,长达20年。
1989年8月12日荣休后,他申请到峇株巴辖敦阿米娜女中教华文,期间也担任《新明日报》通讯记者2年。
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
余开滢认为,报章是民众喉舌,为民伸张正义,应该坚守“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报格。
他说,人有人格,报有报格,记者发表言论应根据事实,扮演好“人民喉舌”的角色。
他坦言,由于当时大学未设新闻系,他非本科出身,未受过专业新闻训练,只好靠写游记及地方新闻投稿。
他自喻是无师自通在暗中摸索的“闲散记者”,当时写新闻都是以稿计酬,照片要用菲林冲洗出来后寄报车给报馆,往往今天的新闻都是相隔2天才见报。
“新闻记者的生活有时多姿多彩,有时也会让人气馁,总之甜酸苦辣都尝尽。”
左手执教鞭
右手变魔术
余开滢多才多艺,曾被喻为“左手执教鞭,右手变魔术”的全马唯一校长级慈善魔术师,经常为各地社团义演筹款。
余开滢是在香港求学时,因参与学生会,为了安排康乐节目而头痛,有一次经过“朱氏魔术学院”,向享誉国际的魔术师朱宏誉学魔术,从此与魔术结下不解之缘。
余开滢退休后,在1990年2月15日在峇株巴辖创设余氏魔术与音乐中心,后期也配合峇株巴辖客家公会设立余魔术音乐珠心算中心,开办结合魔术、口琴及心算的才艺课程。
余开滢认为,魔术是一门高尚的艺术,在欧美国家,许多受过高深教育的学者,最喜欢观赏魔术表演,因这是一种智慧与技巧的揉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