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萝夏:入微── 作品改编电影最多
写香港旧日作家,绝对不能漏了徐訏。他甚至可算是早期香港最红的作家,因为他的作品被改编为电影最多。
屈指一算,他的作品在香港拍成电影的就有《风潇潇》、《盲恋》、《鬼恋》,是由当时最红的女明星李丽华出任女主角。《盲恋》有一首插曲〈第二春〉,后来红到国际歌坛,被美国电影《苏丝黄的世界》把它改为〈Ding Dong Song〉。
拍成的电影还有邵氏的《诱惑》与《痴心井》,由后来的两届亚洲影后尤敏主演,可见徐氏的小说深受电影圈注重。还有何莉莉主演的《江湖行》。
本来记忆中凌波与关山主演的《杀机》是根据徐訏的短篇小说改编,找资料证实时却发现编剧一栏空白,成为我的疑团。
徐訏在历史中的定位,正确来说应该是上海/香港作家,他是从上海红到香港的。《风潇潇》就是以上海为背景的间谍爱情小说,可说是徐訏最著名的作品了。
我读书很没品味,至今仍认为徐訏是写女性最好的作家。《风潇潇》里的白萍与梅瀛子栩栩如生,而且他非常会描写女性的衣服,看《风潇潇》就能明白,还有他在香港的力作《时与光》也能证明这点。
自己最早是在本地的文艺月刊《蕉风》看到《时与光》连载,可能那时徐氏还没有一个明确概念,它的第一部是《青春舞曲》,第二部是《舞蹈家的枴杖》,第三部是《女巫的水晶棺材》。与《风潇潇》一样,作品开始有欧洋风味,包括文笔故意写得有翻译小说的痕迹。友联出版社曾出过单行本,现在当然是绝版了。
这本书后来结集出版时,徐訏把总题定为《时与光》,三部曲是《传记里的青春》、《舞蹈家的枴杖》、《女巫的晶榇》。
徐訏与香港同期男性作家的小说,有个共同点,男主角都是——我。
后来就很少见到徐訏的小说了,可能是自己阅读的层面狭窄吧!记忆里最后一次看到徐訏的作品,是一篇短篇小说,刊在香港美国新闻局出版的杂志《今日世界》。故事我倒记得清楚,女主角嫁了一个小家子气的丈夫,丈夫任职的公司换了大老板,赫然就是女主角的旧情人却礼,丈夫竟然鼓励妻子与旧情人套交情,最后女主角要求旧情人升丈夫职,要丈夫答应离婚,但她也拒绝成为旧情人的外室。她自由了。应该是三期完或者分上下两则,插图是高宝。
不知为何,总觉得香港的徐訏身上披着斯人独憔悴的大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