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華人殯葬業學研討會
(吉隆坡20日訊)東西方生死學基金主席王琛發教授指出,華人殯葬業既然溯源于中華,那唯有服務華人、站在華人文化立場,才能承接成為正統;若華人殯葬業缺少中華文化認同和華社互相支撐,只強調搞英語市場,那等于是忘本。
他透露,華人殯葬業不能離開民族團體或忘記文化淵源,因這是華人殯葬業生存的基礎。
他今日在亞洲華人殯葬學研討會開幕禮致詞時,這么說。
出席者有日本送行者學院院長兼亞洲殯葬教育聯盟代表董事木村光希、中國殯葬協會秘書長孫樹仁教授、馬來西亞孝恩集團董事經理朱兆祥、仙境山莊執行董事許國棟、馬來西亞宏緣寶地執行董事賴奕洲及金寶山董事長曹光燦。
冀與義山總會合作
王琛發也是大馬私營化墓園公會籌委會主席。他希望公會日后能盡快與馬來西亞義山總會形成聯合陣線,互相支持國內華人殯葬業發展。
他說,華人殯葬業傳統來自15世紀開始的大馬華人義山組織,因此私營化墓園與華人義山是血脈相連的兄弟,互相連接中華傳統,有傳統才有道統,有道統才是正統。
“我們對人類的貢獻,是通過殯葬業把中華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承繼下來,殯葬業與主家來往時,傳播祖先精神,在生死重要時刻,助他們重建家庭責任、建構社會觀念、透過儀式傳達民族認同,這是殯葬業最偉大的地方。”
他說,殯葬業做的是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殯葬業硬體是文化產業,做得好就是國家文化遺產;軟體是儀式和活動,做得好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做不好則污染華人思想。
約百名來自國內、台灣及中國的殯葬業者齊聚隆雪華堂,出席這場研討會。
科技進步服務便利
★日本送行者學院院長兼亞洲殯葬教育聯盟代表董事木村光希
目前日本殯葬業有很多變化,譬如知名購物網站“亞馬遜”出現“和尚宅急便”服務,逾300名法師及和尚在網上註冊,為民服務,透明化的布施和捐款統一成既定金額后,民眾能安心接受其服務。
資訊科技的進步促使殯葬業和住家之間的需求,產生類似更便利的服務方式。
其他國家也可能發生這種變化,譬如納棺師日后也可能由機器人代替,我們要做的是延續傳統,應對科技帶來的改變。
化死亡為文化關懷
★國際東協民俗學會副會長蕭放教授
中華殯葬業強調的是對人死亡的一種安撫,殯葬業透過一系列的技術措施和理念,把死亡化為一個社會行業機會和文化的關懷。
海外華人要學會接受自身文化身分,文化是我們的生命之根、安身立命所在,殯葬文化是送人最后一程的一種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