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裏的虛與實‧陳慧文:分享美食 | 中國報 China Press

記憶裏的虛與實‧陳慧文:分享美食

大學時期,我選修了一年的韓文。十多年前,韓國餐廳不像現在那麼普遍,那時我們都比較窮,幾乎不會想到要去吃韓國餐,我們也不知道怎麼樣才算是比較正宗的韓國餐。



韓文老師第一次帶我們去的韓國餐廳位于孟沙,店名叫本家,老闆是韓國人。面對滿桌小菜,韓文老師告訴我們,韓國餐的小菜是免費的,而且吃完了可以要求再添。對我而言,這是一個挺新鮮的概念。老師點了課本上所提及的食物,讓我們見識和品嚐,大家都吃得很高興。我們用韓文和老闆打招呼和道謝,老師還稱讚我們講得字正腔圓呢!第二個學期,老師帶我們去安邦吃韓國餐,店名叫無窮花。這兩次的聚餐,都讓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朋友,有三件事情或者話題很容易拉近彼此的距離:美食、愛情、親情。

由于我的學生絕大多數是穆斯林,與他們分享華人美食,是一件比較有難度的事情。對于清真食物的堅持,在我的生活裡,我發現,其實每個人把關的尺度都不太一樣。當然,在公共領域,官方說辭是要非常嚴格的。



學語言或教語言,不能分享美食,就少了一個體驗文化的機會,也少了一個建立感性認知的機會,還有少了一個培養學生對該語言產生興趣的機會。

幸好大學附近有一家華裔穆斯林清真餐館,賣的主要是中國西部的食物,如蘭州拉麵、炸羊背,另有一些本地華人的食物和飲料,廚師是中國穆斯林,我們一般都會帶學生到這裡聚餐。

一兩年前的齋戒月,我到Bayan Baru開齋市集覓食,經過一個攤位,攤主用福建話和我打招呼。抬頭一看,原來是一名戴著小帽子的華人男子,他是華裔穆斯林。他給我介紹他的妻子和他賣的食物,平時他在Bayan Baru巴剎的小販中心做生意。他賣的主要是海南雞飯,雞肉有炸雞、白斬雞、蜜汁雞、紙包雞,另有福建面和炒河粉(類似吉隆坡的滑蛋河)。由于當時我主要的目光是放在馬來食物上,我竟然忘了把攤位介紹給同事。

今年的齋戒月,我想起了他的攤位,在市集和他攀談,拍下他賣的食物,放上我的面子書上宣傳,英文組同事覺得很有意思,也分享了我的照片。

從此,中文組的師生聚餐,又多了一個好去處。

喜歡文學,喜歡聽故事,喜歡記錄生活。目前在大學教導中文作為外語,總覺得自己在摸著石頭過河。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