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的虚与实‧陈慧文:分享美食
大学时期,我选修了一年的韩文。十多年前,韩国餐厅不像现在那么普遍,那时我们都比较穷,几乎不会想到要去吃韩国餐,我们也不知道怎么样才算是比较正宗的韩国餐。
韩文老师第一次带我们去的韩国餐厅位于孟沙,店名叫本家,老板是韩国人。面对满桌小菜,韩文老师告诉我们,韩国餐的小菜是免费的,而且吃完了可以要求再添。对我而言,这是一个挺新鲜的概念。老师点了课本上所提及的食物,让我们见识和品尝,大家都吃得很高兴。我们用韩文和老板打招呼和道谢,老师还称赞我们讲得字正腔圆呢!第二个学期,老师带我们去安邦吃韩国餐,店名叫无穷花。这两次的聚餐,都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朋友,有三件事情或者话题很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美食、爱情、亲情。
由于我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穆斯林,与他们分享华人美食,是一件比较有难度的事情。对于清真食物的坚持,在我的生活里,我发现,其实每个人把关的尺度都不太一样。当然,在公共领域,官方说辞是要非常严格的。
学语言或教语言,不能分享美食,就少了一个体验文化的机会,也少了一个建立感性认知的机会,还有少了一个培养学生对该语言产生兴趣的机会。
幸好大学附近有一家华裔穆斯林清真餐馆,卖的主要是中国西部的食物,如兰州拉面、炸羊背,另有一些本地华人的食物和饮料,厨师是中国穆斯林,我们一般都会带学生到这里聚餐。
一两年前的斋戒月,我到Bayan Baru开斋市集觅食,经过一个摊位,摊主用福建话和我打招呼。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名戴着小帽子的华人男子,他是华裔穆斯林。他给我介绍他的妻子和他卖的食物,平时他在Bayan Baru巴刹的小贩中心做生意。他卖的主要是海南鸡饭,鸡肉有炸鸡、白斩鸡、蜜汁鸡、纸包鸡,另有福建面和炒河粉(类似吉隆坡的滑蛋河)。由于当时我主要的目光是放在马来食物上,我竟然忘了把摊位介绍给同事。
今年的斋戒月,我想起了他的摊位,在市集和他攀谈,拍下他卖的食物,放上我的面子书上宣传,英文组同事觉得很有意思,也分享了我的照片。
从此,中文组的师生聚餐,又多了一个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