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背包客發起“荒野教室”計劃 走入鄉區 處處是學堂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女背包客發起“荒野教室”計劃 走入鄉區 處處是學堂

■余秋坪(前排左4)與米都新民獨中學生混成一片,她希望透過自己的能力造福學生。
■余秋坪(前排左4)與米都新民獨中學生混成一片,她希望透過自己的能力造福學生。

獨家報導:陳日翔
(檳城22日訊)意義非凡的背包行!2名踏遍歐亞國家的大馬女背包客,愛國之心不減,秉持助人為樂精神發起“荒野教室”計劃,以背包旅行方式走入我國各鄉小鎮幫助有需要群體的同時,重新與馬來西亞接軌。



她們是戴汶菁(自由業者)和余秋坪(劇場工作者),她們在接受《中國報》專訪時說,“荒野教室”計劃旨在通過專業知識和勞力,為窮鄉僻壤村民或資源有限的小學獻力,換取背包旅行歇腳處。

戴汶菁說,最初想法是以一部客貨車環遊大馬,走入社區服務包括做義工、幫助村民種菜、美化校園、社區營運等,以勞力換住宿,達到資訊和知識共享。

“我們計劃在8月份前往馬六甲一所華小啟智班,為37名弱勢學生舉辦工作坊和活動,讓學生和特殊教育老師有所斬獲。”



為弱勢學生辦活動

余秋坪補充,這些學生是屬過動兒、唐氏綜合症、自閉症患者等,在設計工作坊內容綱要上頗有挑戰。

“我們希望有特殊教育專業知識者,可以加入我們團隊,為這群可愛的學生帶來歡樂。”

詢及為何將該計劃命名為“荒野教室”時,戴汶菁解釋,任何地方都可成為“學堂”。

她說,米都新民獨中是該計劃起跑站,該校校長陳蔚波一句話,堅定她們想為社區貢獻的心。

“陳校長告訴我們,他暫時沒有能力帶學生去看世界,所以希望把世界帶來學校,這句話成為執行該計劃的推動力。”

有意當“荒野教室”計劃志願者,可通過面子書“Rolling School Malaysia荒野教室計劃”聯繫。

非營利性質不受看好

儘管備受爭議,惟戴汶菁和余秋坪堅持“教育需從根部做起”理念,在不收費前提下為有需要群體執行“荒野教室”計劃。

余秋坪擔任戲劇教學至少有13年,她坦言不少人不看好該計劃。

“尤其是家人擔心我收入,未來會出現入不敷出情況,擔憂日常開銷受影響。”

“直至成功完成首站荒野教室計劃,學生受惠,我姐姐哭著對我說,她以我為傲。”

戴汶菁則說,“荒野教室”計劃屬非營利性質,會按照既有資金每3至4個月進行一次。

“一定要做到有口碑才有人支持,我們希望這是長遠計劃,不想在起跑點轟轟烈烈執行該計劃后無聲無息。”

她們也感謝所有給予物質或資金支持的民眾。

訪有機森林看透人生

戴汶菁走訪印度清奈有機森林后,看透人生。

“該座森林沒有水電,一天只能用一桶水洗澡,甚至需將屎尿分開,回歸大自然。”

她說,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下,發現人類真正需要的物質並不多。

“極簡生活把物質需求降到最低,生活依然會歡樂和幸福,我的衣櫃也只有3套衣服。”

她說,物質享受就像背包,若要將之扛在肩上,就得付出很多代價包括辛勞工作還房車貸等,反之,人生可走得輕盈。

戴汶菁:入鄉隨俗聰明旅行

戴汶菁指出,只要個人推崇聰明的旅行,亦能開心遊玩印度。

她曾獨自在印度南部旅遊2個月,她說,印度國家並非如外界傳言如此危險。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在沒有過濾資訊前提下,通過社交媒體平台去認識一個國家。”

“若真正走入印度就會發現並非如外界描述那么危險,這是旅行好玩的地方。”

她說,其實無論到哪個國家,都得聰明旅行,即入鄉隨俗。

“個人的穿著需符合當地民情,無需穿過于曝露的衣裝,同時得要時間或與其他旅人結伴出遊等。”

她經常在不同國家,站在路旁手持“TAKE ME HOME”紙張或卡片,測試人性最質樸一面。

“有些人會很熱情詢問如何提供援助,有者則冷漠看你一眼就離開。”

環島遊發掘美麗景點

大馬還有很多美麗的地方,值得一遊。

戴汶菁說,我國旅人通常較嚮往出國旅遊,她也不例外,在5年時間走遍30個國家。

“不過,我卻發現對丁加奴、玻璃市、沙巴、砂拉越等州屬人文風情和文化的認知很少。”

“加上不少寫作家撰寫出書介紹大馬有趣的地方,是我們從未踏入的景點,因此決定通過自由旅行,重新接軌和認識馬拉西亞。”

余秋坪說,她早自3年前寫好計劃書,原定今年10月在大馬展開環島之旅。

“當汶菁告訴我有關荒野教室計劃概念時,我們一拍即合。”

她們希望通過該計劃帶領國人甚至外籍人士,走入社區體驗大馬的文化和人情味。

西式教育嚇壞教師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西式教育方法嚇壞教師。

戴汶菁說,西方教育制很自由,若學生不想上課可離開教室,選擇到自己有興趣課程的教室上課。

“在‘荒野教室’計劃首站,1名學生就被義務的洋人教師‘趕’出課室,學校很緊張地要該名學生向洋人教師作出道歉。”

她說,該外籍教師爾后解釋該學生僅對有關課程沒興趣,沒有犯錯無需道歉。

“從此事件讓我們認知,外國人思考邏輯和亞洲人不一樣。”

余秋坪說,在首站進行該計劃時,難免會與義工有意見“分歧”。

“在整合課綱和活動流程時,遇上有想法的外國人,他會不斷向我們拋出問題。”

她們將此事看為學習契機,不斷自我增值如何在文化差異的團隊里,共同尋求雙贏解決方案。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