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生艇與鐵達尼 英歐愛恨交纏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救生艇與鐵達尼 英歐愛恨交纏

(倫敦24日綜合電)英國跟歐洲戰后關係一直若即若離,今次脫歐公投也是這一模式的延續;而這愛恨交纏關係也勢將延續下去。



不少分析指出,入歐對英國人來說,只是經過利害計算的交易。不過,對歐洲6國及其后加入的南歐及中東歐國家來說,歐洲整合計劃卻一直帶有強烈情緒,當中也有政治及安全考量。

英國史學家圖姆斯在其著作The English and Their History指出,英國在二戰后對國勢衰落的恐懼,是造成歐洲英國愛恨交纏的原因。

法國前總統戴高樂等,基于民族主義動機加入歐洲整合計劃;挪威和瑞士這些對歐洲抱疑問的國家,則選擇不加入。然而疑歐英國卻加入了歐洲。 如工黨首相威爾遜指出,英國入歐是要將歐洲改變成“合適的歐洲”,可是這期望一直落空。



何以英國1970年代仍選擇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圖姆斯指出,關鍵在于英國在二戰后擔心衰落而把歐洲視為避免英國沉沒的救生圈。英國政治精英上世紀60及70年代認為英國是“沉沒中的鐵達尼”,而歐洲則被當作“救生艇”。當年策劃英國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EEC)的奧尼爾稱,EEC很多政策都不利英國,英國1973年加入只是為了促進英國的國際地位,在英國官僚眼中,不加入EEC,英國便會淪為“面積大一點的瑞典”,這是英國精英當時最大恐懼。

1990年曾加入歐洲匯率機制

英國1990年加入歐洲匯率機制,結果兩年后便因遭索羅斯狙擊,被迫退出。此役在英國一代政客留下深刻烙印。近年歐債危機及難民危機,昔日的“救生艇”在英國人眼中已淪為“沉沒中的鐵達尼”。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