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在軍人統治半個多世紀之后,已經從一個魚米之鄉變成世界其中一個最貧困的國家,鄉區人民更是悽慘,很多農民因此被迫種植罌粟以生產鴉片為生。
根據聯合國處理葯物及犯罪事務署說,緬甸偏僻的貧困地區,估計目前有13萬3,000個家庭是靠種植罌粟生產鴉片過生活,他們去年在13萬7.000英畝的土地醒種植了罌粟,緬甸現在已成為僅次于阿富汗的第二大鴉片生產國。
在緬甸東部鄲邦,由于土壤貧乏,不適合于種植玉蜀黍,農民于是改種罌粟,例如在兩英畝的土地上所種植植的罌粟,可以讓農民製成6公斤的鴉片,並且可賣到1800美元,足于養活一家7口。
鴉片和海洛英的買賣通常是由叛軍組織和親政府方民兵所控制,他們把所賺來的錢用在內戰方面。這些鴉片和它的產品通常是輸往中國和東南亞國家。
對新政府的期望
當地的武裝組織和貪污警察則從中榨取他們的血汗錢,使他們方生活苦不堪言。所以,很多農民都寄望于由民主斗士翁桑蘇姬所領導的新政府,希望新政府將在鄉區興建公路,提供水和電,但緬甸目前百業待興,即使政府有意願提供這些新設施,他們仍舊需要耐心等待的。
執政的全國民主聯盟政府不但要面對改善鄉區人民生活的重任,而且還必須處理毒品泛濫所帶來的人民濫用毒品的問題。
由非政府組織,衛生保健工作者及專家組成的“葯物政策諮詢組”希望政府能改革嚴厲但卻無效的葯物法令和政策。這個組織希望政府能修改1993年的葯物法令,以減輕罌粟農民的罪行,同時為葯物使用者 提供更多保健措施。
這個非政府組織是在2014年成立,已多次和警方,國際非政府組織以及代表農民和毒品使用者的組織主辦活動,要求當局改變政策。
很多緬甸農民其實是靠種植罌粟以維持日常生活,所以他們都寄望政府能暫時讓他們種植罌粟,直到政府有能協助他們種植其他農作物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