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身为职业爵士音乐家(3之2) 音乐创作 不画地自限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文创.身为职业爵士音乐家(3之2) 音乐创作 不画地自限

20160626wenchuang02



特约:郑泽相

动手做才知道,从听到声音到把这声音化成具体的符号写在纸上,一直到演奏出来,其实是一段段过程。就是动手做,学习如何克服这些障碍,知道自己的想像和具体情况,很多时候有所出入,训练自己如何有效地转化点子成为声音……

要成为音乐家,就要真正地听音乐,尽量不要将音乐当成背景音乐,变成声音墙纸,播著音乐做别的事。当然,有的时候就只是要放松心情,拿音乐做调剂品,那无可厚非。不过,如果要成为音乐家,要做功课,这样听音乐等于没听(当然我不否认,这样听音乐的潜移默化作用,不过应该只是消遣娱乐的时候这样做,功课还是要做)。



如果想要从中学到什么,听音乐还是需要聚精会神,坐下来好好听。怎么说?要分析你听到什么,和声如何移动、旋律如何配合和声?为什么这个和弦这么好听,配上这个节奏,如何做到这个节奏?这是什么节拍的组合?如果将这组合的音乐,改成钢琴演奏要如何去做?这里乐音的轻重,如果显微地分析会是如何?再深入一步,可以了解关于录音、混音、配器、曲式、历史、歌词和旋律的配合等各种知识。

这样将音乐资料分门别类存档,务必让自己对听到稍显却即逝的乐音,有非常敏锐的接收分析能力。乍听下来,这么科学的方式,可能会受到感觉派的人讽刺——音乐哪里可以这样来感觉的!真的,这样分析音乐,确实无法担保一定就可做出动人的音乐;就像分析了黑洞原理,无法制造原初大爆炸一样。

以知识来充实自己

不过,不去了解音乐组成的各种可能性,只靠模糊的感觉是比较难走得远。至少,这是在爵士音乐的范围里讨论。我就认识一打歌者,不懂得半点乐理,或完全不懂得读谱的乐手。我的忠告是,尽量以知识来充实自己,这是我们可做到的。灵感、机会、运气这些自己无法控制的东西,也不在这讨论范围。

虽然爵士乐演奏像是我的正业,不过我也担任音乐总监、编曲、作曲、教授的身分。有些人会认为,这是为了糊口的权宜之计。我不否认这些身分增加额外收入,不过让我受益无穷的是,进行各种不同的工作(虽然都离不开音乐)让我可以清楚看到音乐的本质,似乎像鸟瞰一样,审视音乐的精髓。

比如说,为了回答学生一些问题,我得在脑海里试演自己弹琴时的手势、想法、听觉、乐理上的运用,甚至心理状态;分析后才可以有效地解说,这无形中也让我看到自己演奏时,可能犯下的错误,或者根本没想过的问题,经由解答问题后豁然大悟。

在学习即兴因而思考过的很多和声、旋律、节奏的问题,也可以运用在编曲、作曲上,或者从编曲上,得到的灵感可以运用在作曲的一个段落。

古典音乐在19世纪开始分工,作曲家和演奏家渐渐分别由不同的人来担任;庆幸的是,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在爵士乐里发生,演奏家大多数也演奏自己的作品,甚至即兴,其实就是作曲,让爵士音乐家更透彻地看到音乐的全景。

当灵感匆忙降临时

说到作曲,虽然有时受委托应题目而作,大多时候,我的作品都是自发的,也不理会别人的要求而做,所以,很多是突发的灵感。灵感来了怎么办?多谢今天的科技,我就随即哼唱,把声音录在手机里,然后记录在纸上,多数就是一些点子,放在一边。文件夹里充满这些点子,有时只是一段旋律,或者几个有趣的和弦,或者一段贝司动机,或者一组节奏等,有些点子已经躺在文件夹两年了,有些则成功发展成一首作品。

曾有三个互不相关的,在不同时间点上想到的点子,竟然凑在一起,变成一首作品。很多时候学生会问,到底如何开始作曲?我的建议是就开始啊!我们很容易掉入这样的迷思:我的第一部作品,一定要惊天动地,而且总是觉得我的作品听起来好像什么曲子?

这些都是大家都会经历的过程,总是好的开始,否则,点子就永远只留在心里,那么第一部作品永远出不来。就是动手做,才知道从听到声音到把这声音化成具体的符号写在纸上,一直到演奏出来,其实是一段段的过程。就是动手做,学习如何克服一些障碍,知道自己的想像和具体情况,很多时候有所出入,训练自己如何有效地转化点子成为声音。

另外,我的一些作品灵感来自音乐上的问题,为了解答这些问题而做的曲子。打个比方,大多数音乐不都是四拍的吗?想要挑战不习惯的五拍音乐,那就尝试写一首五拍的曲子,将旋律写成自然的五拍,然后花时间练习算五拍的感觉,进而时常演奏这曲子,渐渐就会对五拍的曲子敏感,进而可以舒服地即兴了。

有目的去作曲,也可以是一种自我挑战,而且借此扩张版图,不会限制在自己现有的框框里。

20160626wenchuang01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