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吉:當馬來語成為ISIS的工具
語言是民族的靈魂(Bahasa Jiwa Bangsa),這句話我們很熟悉,指的是國家語言政策中,馬來語是團結國族的語言。語言、民族、認同,三者關係如血脈,彼此缺一個都形成殘缺。所以當李光耀樂滋滋地談他的雙語之路,你總可以聽見有人罵,“別騙人啦!”說穿了,新加坡的雙語就是英文為主中文陪襯。我不談語言、民族、認同必然是單一語言,而非多語混種的問題。但是語言-民族-認同,三者的緊密關係已經成了一個“常識”,雖然常識很多時候是錯誤的開始。
ISIS前幾天出版了一份純馬來文/印尼文的報章:AL-Fatihin。這個消息經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關係學院學者撰文披露後,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幾個月前大馬軍警掌握到的消息指出馬來西亞和印尼已有超過200名伊斯蘭激進信徒加入以馬來語為媒介語的“馬來群島單位”(Katibah Nusantara)恐怖組織,並成為他們的“戰士”。
本土化訊息可跨越國界
這個馬來群島單位招募來自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菲律賓南部、泰南的激進信徒戰士,形成了“東南亞派系”,因為他們都會說同一種語言,傳統群島通用語:馬來語。當然這個指的是戰前,甚至是殖民地時期遙遠的馬來民族記憶。他們在敘利亞拉卡所設立的基地,猶如一個“迷你馬來西亞”或“迷你印尼”,他們不只是說同一種語言,就連烹煮的菜餚都很相似。初次抵達敘利亞報到的激進信徒,將進行為期1個月的武器訓練,他們的家人則會被安置在這些組屋裡。
通過語言召喚同鄉情誼建立認同,作為華裔,我們熟悉的是“族裔認同”這個模式,而我們不熟悉的是“宗教認同”。ISIS趕在齋戒月的時候出版這份馬來語報紙,就是為了趁穆斯林進行神聖的齋戒,爭奪ISIS對伊斯蘭教義的詮釋權,發佈ISIS版的伊斯蘭觀,號召建立哈里發國以及聖戰。這是ISIS擴散影響力,招募“戰士”的新嘗試,通過馬來語報章的傳播,以及社交媒體的二次宣傳,ISIS本土化的訊息將可以跨越國界,從印尼、馬來西亞、汶萊、新加坡、菲律賓,泰南等地影響說馬來語的IS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