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任平:愛與傷害,同一個泉脈

文章的題目是60年代藍星詩社女詩人敻虹的兩行詩。“愛與傷害/同一個泉脈”。愛,確乎是一把雙面刃。社會事件包括情殺碎屍,我不想在此作嘔心的舉例,大家看了心裡有數就好了。

戀愛是一個過程,其間充滿激情,激情之最,便是性慾的滿足,靈肉一致,然后結婚。接下來是性慾發洩常態化,激情的迅速退潮。“七年之癢”其實是一句“委婉語”(euphemism),在現實生活中,感情能保鮮3年者,已是不小的奇蹟。

1930年代,愛德華八世,也即是退位的溫莎公爵因為愛上寡婦、當時的社交名媛瓦莉絲而遜位,溫莎公爵后來對這有點倉促的決定,不無懊悔,但已無法改變既成之事實。他們兩人為了維持形象(皇室亦不允許醜聞再發生),結縭35年,瓦莉絲努力維持這段婚姻,溫莎公爵晚年患憂鬱症。“不愛江山愛美人”,恐怕是則美麗而又浪漫的故事。

然則愛情是什么?愛情易逝,是水面浮現美麗的漣漪,是花開的瞬間,是兩人道別時剪不斷理還亂的心情。實際的情況可能是,兩人初次突破心理藩籬手拖手的那一刻,拖手仔前,心像小鹿般亂撞,與拖手仔之后的幸福充滿──都是愛情的表征。男女雙方在那近乎永恆的一刻,都相信“執子之手,可以偕老”。戀愛之始,彼此思念對方,寢食難安,一直猜測對方每句話后面的意義或暗示。那是在石縫要爆開的一朵花蕾,受難的淒美可謂動人心魄。

然后“同床異夢”的情況迅速在婚后出現,“各說各話”的情況比“一個中國,兩種表述”更嚴重。就我的看法,“同床異夢”是正常,“同床同夢”才反常。一男一女,出身不同、經歷不同、教育不同、思想不同、庭訓不同、性別不同、價值觀不同、喜惡不同,怎么可能同床同夢?

分開後更珍惜對方

日本流行“卒婚”(畢業是卒業,卒婚是婚姻畢業),杉山由美子在2004年出版了一部暢銷書《推薦卒婚》,引起社會廣泛的迴響。男女雙方于婚后,各自的心智成長不同,興趣發展不一,彼此的關係從開始的同床異夢,到中年之后衍變成巨大的分歧。

《推薦卒婚》圖文並茂,報導實例:66歲的百合子3個孩子長大成人,各自發展,家庭留下她與丈夫伊道,成了個空窠。經過一番磋商,這對結婚36年的夫妻決定“婚姻畢業”。63歲的伊道離開東京去南部種水稻,並繼續發展他早年拍攝的嗜好。百合子則留在東京繼續她的時裝設計事業。他們選擇了下半生走不同的路。但是他們保持聯絡,關懷對方。百合子坦承:“分開后,我更加珍惜他了。如果我再嫁人,還會選擇他。”

2007年9月日本的一項針對全國200名婦女(30-69歲)所作的社會調查顯示,56.8%的受訪者表示考慮“卒婚”,年齡多選擇在60-64歲丈夫退休后那幾年。

我們不必以東洋為師,但不可不留意社會趨勢。我們無需故步自封,像古老中國傳統那樣,把婚姻視為鎖住男女一輩子的枷鎖,這對男女雙方的傷害實難估計,用句張愛玲令人毛骨悚然的評語,那是“愛的凌遲”。(2016/06/21)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