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可賭”教壞小孩 70%學生被誤導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新年可賭”教壞小孩 70%學生被誤導

 ■家長在華人新年時“放鬆”讓孩子賭博,但他們一旦上癮,將難以糾正。

■家長在華人新年時“放鬆”讓孩子賭博,但他們一旦上癮,將難以糾正。

(吉隆坡27日訊)馬來西亞信心戒賭會顧問兼海外部主任林萬興透露,該組織就中小學生展開的一項調查發現,有多達70%的小學生在農曆新年期間向親友學習賭博,他們也在父母灌輸下,擁有“佳節聚賭是合法活動”的錯誤觀念。



他說,信心戒賭會在4年前開始在中小學舉辦覺醒運動時,就發現小學生被問及在新年期間賭博是否屬於犯法行為時,學生竟回答沒有犯法,有些鄉村民眾甚至以“童子比較靈準”為由,要求小孩向神靈求真字。

“父母讓小學生認為,他們在農曆新年期間賭博是合法的,警察不會捉,這是錯誤觀念;現今的社會風氣,也讓小孩覺得賭博是很普遍的活動。”

林萬興接受“馬新社”訪問時,如是指出。



他指出,許多學生參與覺醒運動後填寫意見欄時,聲稱他們起初以為賭博只是一種玩意,瞭解到後果後就不再沾賭了。

“我不知道他們是否真的不再賭博,但在讓他們看到賭博的後果而起一定的警惕效果後,我覺得開心。”

林萬興指出,有些學生認為,國內賭場和博彩公司皆是合法的;他以抽煙為例,指即使抽煙是合法的,但這種行為有害身心。

“舉行覺醒運動時,我會向學生講解一個人如何透過賭博活動變成病態賭徒的過程;很多人以為小賭怡情,但賭癮是源自小賭,接著移情於賭,然後成為問題賭徒,最終變成病態賭徒。”

若續黏損友八成會翻賭

信心戒賭會顧問張頌耀則透露,成功戒賭者如果沒有遠離“損友”或重建生活圈子,他們重回賭桌的比率將高達80%!

他說,成功戒賭後重返賭桌的幾率,胥視他們是否與戒賭會及學員的聯繫而定,保持聯繫越長久則不會再回頭。

“當建立新的生活圈子及模式,就能漸漸把壞習慣改掉。賭博不是華人的文化或傳統,而是壞習慣。很多人以為是文化,沒想到這是可以改變的壞習慣。”

遠離賭桌已長達23年的他指出,愛打麻將的他不僅因負債累累而與父母關係鬧僵,也因此賠上一段婚姻,導致當年未滿2歲的女兒在單親家庭成長,如今再婚的他因為宗教而自洗心革面後,與來自怡保的太太育有4名孩子,家庭幸福美滿。

“很多人認為賭博不會死人,但他們沒想到賭注不僅僅是金錢,也包括事業、時間、家庭、健康、信用及人格。”

上樑不正下樑歪
孩子賭博要怪父母

獨家報導:丘惠萍

孩子賭博是從父母身上學的!

全國校長職工會副總會長王仕發引喻,父母快樂,孩子也快樂,同樣的,父母賭博,孩子也會有樣學樣去賭博。因此,家長應該立下好榜樣。

他說,不少家長可能覺得華人新年,讓孩子賭博“玩玩”無所謂,但這一“放縱”,孩子很可能就學會賭博了。

他說,即使不是佳節,多數成人平時也會賭,包括一些退休人士或家庭主婦平時也會打麻將,在日常生活上不知不覺影響著孩子。

根據馬來西亞信心戒賭會調查發現,高達70%小學生是在農曆新年期間向親友學習賭博,因受家長灌輸錯誤觀念,故以為“佳節聚賭是合法活動”。

王仕發今日接受《中國報》訪問時說,每逢佳節,校方都會勸告學生不要玩鞭炮、不要暴飲暴食,還再三強調賭博是犯法的,提醒學生不要賭博,但是一些家長在這方面卻沒有嚴厲把關。

“這是幾十年老調重談的問題了,最難教育的還是家長,而孩子往往是從家長有樣學樣,從講粗口、抽煙到賭博等,父母都是孩子從小開始學習的‘模範’。

遠離惡習

“畢竟孩子是7歲才入學,所以從小就是潛移默化受到父母的影響,家庭教育佔據很大的孩子成長空間和影響層面。”

王校長說,別說“小賭怡情”,後果就是愈賭愈大,一旦涉及金錢的賭博,也就產生貪念了,這些都是不良惡習和誘惑的開始。

他促請,父母應以身作則,遠離惡習,好好教育下一代。

他也強調,發揚華人優良傳統文化是必要的,但賭博是不好的社會文化傳統,大家要致力杜絕。

新年破戒隨時成癮

專業輔導員楊寶安說,多數家長平時也涉及賭博活動,並在華人新年時“放鬆”讓孩子賭博,但分分鐘就成“賭癮”了,也就難以自控和自拔,促請家長深思。

“當然,也有一些家長是不鼓勵孩子新年賭博的,但往往去親友家拜年時,對孩子的看管就會鬆懈。

“一旦孩子沉迷賭博了,就很難控制了。”

楊寶安講述其處理過的個案,有一些富家子弟,憑著家庭背景,向阿窿借錢賭博,一些孩子則流連非法賭博電玩中心,一旦賭博成癮,足以對孩子造成無形且深遠的傷害。

“若沒及時回頭是岸,長大後變賭徒,傾家蕩產,妻離子散,家庭破裂等各種悲劇會發生。”

他說,最近也吹起賭球風了,不少孩子也賭球了。現今孩子的賭注可從5令吉去到百令吉,不能再小看問題。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