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醫話.中醫看病“四診”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逸仙醫話.中醫看病“四診”

特約:文正球



有人說,中醫看病就是憑“三個指頭”。於是一些人看中醫就把手向醫師一伸:“你看看我有什麼毛病?”甚至以此來判定其醫術是否高明。

其實這是片面的。中醫看病包括“望、聞、問、切”這“四診”,必須“四診合參”,才能“辯證施治”,即作出病情判斷,開出對症的藥方。

據說,這個四診法是由春秋戰國時代的名醫扁鵲發明的,當時扁鵲稱之為“望色、聽聲、寫影及切脈”。



望診,就是對病人的神、色、形、態、舌象等進行有目的的觀察,通過外在的觀察來瞭解內臟的病變。

這是中醫通過無數的醫療實踐,才逐步認識了人體外部,特別是面部、舌質,舌苔與臟腑的關係。比如貧血的人嘴唇、眼瞼色淡,肝臟不好的人面色黃黑,而有濕熱者舌苔黃膩。

身體異味反映病情

聞診,包括聽聲音和嗅氣味,通過患者說話氣息的高低、強弱、清濁、緩急分辨病情的虛實寒熱。

身體的異味也是病情的反映,比如肝功能嚴重損害的人會呼出特別的“肝臭味”,糖尿病嚴重的人可能呼出“爛蘋果味”,而口腔或胃有毛病的人常有口臭。

問診不用說是詢問病人的各種情況,因為病因、病史、生活習慣、飲食愛好等等,都與疾病有密切關係,所以問診在四診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是醫師診斷和治療中必須清楚瞭解的資料。

切診又稱為診脈,是通過患者脈象的變化,來辨別臟腑功能盛衰,氣血津精虛滯的一種方法。正常人的脈象寸、關、尺三部的搏動不浮不沉,不遲不數,從容和緩,柔和有力,流利均勻,節律一致,謂之平脈。

反之,如果某部有異常則反映了身體某臟腑的毛病。當然,這一定要有經驗的中 醫師才能掌握。

文正球──中國中醫大學畢業,具多年臨床實踐經驗,擔任威馬可國際中醫學院學長、教授。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