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威省.3腳車發燒友勉勵年輕人 “綠在騎中”面對到底
(大山腳28日訊)時下不少年輕人,對騎腳車環繞大馬半島游躍躍欲試,間中有人成功有人放棄;3名立志騎車環島2300公里的發燒友,給年輕人的話是“面對到底”。
既然選擇了開始,就要毫不猶豫地完成它。
響應環保的“綠在騎中”單車環島3人行,昨日完成2143.6公里路程,來到大山腳站逗留2天,今啟程前往霹州太平,預計還有6天即完成騎腳車環繞半島一圈。
3名發燒友趙葦葦(43歲,文宣工作者)、許偉良(37歲,前平面設計師)及楊淑玉(52歲,旅行社員工),5月28日騎折疊式腳車,從吉隆坡出發南下穿越各州,隨后北上沿著東海岸路線前行。
看地方人情
3人逗留大山腳督坤山時,接受媒體聯訪分享騎行。
整個行程路長2300公里,預計花35天完成,3人到過柔州丹絨比艾,即亞洲大陸最南端,再由東海岸路線北上,來到半島最北端的玻璃市加央,一路上,壯麗的大自然盡收眼底,回憶永留心中。
趙葦葦說,一旦選擇以鐵馬踏出第一步,就要有所準備及心理建設要好,面對未知路途接受到底,路上一定會有困難,但樂趣、美景及收穫,也就會在轉角處。
“騎腳車者要有健康的體魄,一路上提高警惕,耳聽八方、眼觀四方,克服萬難完成旅途,旅途考驗意志力,要放開心胸面對。”
許偉良說,騎腳車者的心態相當重要,尤其要問,環島是為了什么?有些人雖以最快速度完成環島,但慢速騎車能以慢的視角看地方人情,俯身撿拾一路上的風景。
特選沿海路線欣賞風景
3人行環島遊,特選沿海路線,邊騎車邊享受,體驗各在地風光,欣賞沿途風景,也為拜訪友人,每日啟程時間為早上時段,時速約20公里。
詢及最艱辛路程,趙葦葦說,旅途中最挑戰的路段,是穿越東西大道,該路90%是上坡路段,由于3人所用的腳車車輪小,輪圈分別是20寸至22寸,加上需承載約10公斤重的裝備,腳踏車上坡時慢。
“當時,我們花最長時間完成穿越東西大道,一共是130公里的路程,我們用了12小時完成,騎中8小時踩踏,4小時休息。”
她說,上坡時可慢至時速5公里,下坡時速可達52公里。
烈日當空騎車,猛烈的太陽,對3人而言是考驗,尤其是太陽過曬會影響進度。因此,眾人都選在太陽不熱時的早晨時段啟程。
檳雖設腳車道卻太多車
來到檳州,3名發燒友異口同聲直呼:“檳州太多車了!檳州雖設有腳踏車道,但路上車子太多。”
許偉良認為,大馬駕車人士的禮讓態度有待改善,雖然路上會遇到友善讓路的駕車人士,但還是有些地方上的司機,完全不讓腳車,覺得騎士阻礙交通,一些凹凸不平的道路,導致腳車頻頻爆胎,需更換內胎,旅途中更是禁忌不提“爆胎”二字。
趙葦葦說,柔州交通使用者對腳踏車騎士不太友善,導致3人在該州需騎得很“趕”,不能慢下來欣賞,只有在甘榜才能舒服地騎車,甘榜村民也會打招呼,關心及問候騎士。
3人一致認為,以目前已達4分之3的環島騎程來看,雖沒有台灣般完善的道路及環島路線,但在大馬半島環島騎車是可行的。
2人請無薪假1人辭工
3名發燒友同為打工一族,趙葦葦與楊淑玉早前分別向上司請了一個月無薪假,展開策劃已久的“綠在騎中”環島游,許偉良卻是結束了12年平面設計師工作,借環島遊體驗大自然及轉換心境。
趙葦葦1995年進入報界,曾任《中國報》檳州威南記者12年,隨后南下落腳吉隆坡轉當文宣工作者。
她說,過去來往家鄉大山腳與吉隆坡,都是乘坐交通工具,今次改以騎腳踏車探望家人。
她說,一路上獲得地方上腳踏車隊支援,例如爆胎時,腳車友及時施援,有些陪騎一段路,或帶領3人偏離原路,從而獲得意外驚喜,看到不同的景點。
楊淑玉說,旅途中留下深刻印象,要數東海岸的沿海路線,美景畢生難忘,到了吉打則是體驗稻田風光。
每人旅費3000多花在買飲料
3名發燒友用最經濟的方式,完成“綠在騎中”旅程,每人花費約3000令吉,平均1天開銷100令吉,多數花費在購買飲料補充水分。
趙葦葦說,騎腳車環島,不能期望要一直吃好的,住好的,而要想到最基本的要求達到即可。
住宿方面,只要可供休息、衛生條件好,即可入住,同樣在吃方面,也是滿足基本需求即可。
“目前花費是買飲料、進食及住宿,各佔開銷的3分之1。”
發燒友們坦言,騎腳車比自駕游,更能帶來與大自然零距離的接觸,克服自然界挑戰很有成就感。
3人也為此行特開面子書專頁“Go Green-Pedalling Around Peninsular Malaysia”,向網友分享旅途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