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華:學習、搞組織能力強 大馬留京生表現優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林建華:學習、搞組織能力強 大馬留京生表現優

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
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


(本報劉潔雲攝)



報導:黃治振、曾欣艷、方俊心
攝影:潘嘉威
(吉隆坡28日訊)在北京大學深造的大馬留學生表現優異,除了學習能力水平優秀,組織活動能力也比北大生更出色,讓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博士笑言:希望日後讓北大生來馬“取經”,學習大馬學生的優點。

“我們的學生,應該多送來大馬學習。”

林建華校長今日率領中國北京大學教育訪問團到訪《中國報》,與《中國報》編輯部領導層交流,接受本報記者訪問時,發表上述談話。



較早前,開辦《東南亞概論》課的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翟崑說,許多來自東南亞地區的學生會選修《東南亞概論》課,他的學生又以大馬、新加坡及泰國居多。

翟崑:大馬生活躍

基於現有的招生制度,他說,課堂上的大馬留學生皆為華裔;雖然是外籍學生,但大馬留學生表現非常優秀。

“大馬學生的水平,包括中文、英文及理解能力都不錯,至少跟北大生差不多。”

翟崑形容,擁有多元文化、種族與宗教的大馬,是一個特殊的國家。他指出,在這裡成長的大馬留學生,在這種特殊環境熏陶下更具國際與地區視野,對民族與宗教的感觀特別細膩與豐富,且在待人接物方面有獨到的優勢。

“大馬留學生對地區與世界的理解,要比其他學生好。”

翟崑也表示,大馬留學生普遍具有一個共同點,即兼顧學業的同時,非常活躍參與各項活動,且組織活動的能力比中國學生更突出。

他舉例,每回來馬都會將大馬美食,如肉骨茶湯包和蝦片等帶回中國,送給大馬留學生,他們都會與中國學生分享。

“他們的團結能力強,很會把大家凝聚在一塊。”

林校長努力目標
高校應去官僚化

高校“去官僚化”,一直是林校長努力的目標;他認為,“官僚化”並非中國獨有的情況,世界各地的大學普遍都存在同樣的現象,包括馬來西亞與美國。“政府都是官僚系統,這些沒什麼可說的。”

“但是大學不應該採用官僚化管理,大學是學術機構,應該實行職業化管理。”

林校長舉例,若政府與企業為兩個極端,政府象徵的是“官僚化”,企業則代表“隨時調整,滿足顧客的需求”。

他承認,北大目前依然比較傾向政府一端,“官僚還存在,跟我理想的還遠著呢”。

林校長希望北大能介于這兩者之間,或更靠近企業一些,“並不是指以盈利為目的,而是在行政上如此,才能為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與市場接軌。”

他說,目前北大正用心朝此方向前進,“當然,我們還有很多任務待完成”。

邁向“以人為本”
特設“校長信箱”

為了邁向“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目標,北大特別設立了“校長信箱”。

林校長說,這顯示北大提出的“以人為本”並非空口白話,而是實實在在的重視學生的意見。

“校長信箱”接收了學生對學校提出的各種建議後,交由小組負責處理。

他笑言,“校長信箱”每天還收到不少學生來函。

針對南海、環境、人文保護
北京大學馬大將合作

中國第一高等學府北京大學預料將和馬來亞大學合作,促進兩國在南海資源、環境、人文保護等學術領域的研究交流。

北大校長林建華博士跟本報編輯部同仁互動時,透露這項消息。他說,兩間大學料將合作的院系,是北大工學院與馬大海洋與地球科學研究所。

“(后者)的研究很有特色,針對南海的一些資源、環境、甚至人文保護等問題,都做得很好,北大非常希望跟馬大海洋研究所一塊兒合作。”

與師生交流

對于具體合作情形,林校長表示尚在協商中,主要是教師與學生方面的交流。

除了海洋與地球科學研究所,北大在2014年已跟馬大簽署合作備忘錄。目前北大跟馬大中文系、中國研究所皆有合作項目。

林校長還幽默表示:“也許有些早就合作了,只是我們不知道。”

認同大馬華教成就

華文教育一直是我國華文教育者抬頭挺胸的驕傲,這項成就也獲林建華校長認同。

他指出,選擇跟大馬合作,也是因為這裡的學生“華文基礎非常好”,“未來也會積極尋求合作關係”。

林校長也說,未來“希望更多學生到中國學習”,北大校方亦積極設法從校方和企業界獲得幫助,以資助更多國內清寒學生到北大深造。

提供大馬學生獎學金

詢及北大會否提供獎學金給大馬留學生時,林建華校長聲稱,北大有為學生提供獎學金。

他感慨,在與學生面談期間,了解到許多學生並不富有,因此希望有更多獎學金開放申請,讓學生完成學業。

“我們也有一個想法,比如說,進一步努力,想辦法從政府或企業家那里獲得更多(為學生提供的)獎學金。”

針對大馬長期面對師資短缺的問題,林建華指出,北大在這方面與大馬華校進行了許多合作,希望未來有更多類似的合作。

“從學校來說,我們在中國也進行了很多師資培訓。”

林建華也謙虛地說,中國其他學校,如師範大學,對師資培訓這一塊的成果比北大更出色。

秉持蔡元培辦校理念
“思想自由.兼容並包”

林建華說,北大至今還是秉持“北大之父”,前校長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並包”辦校基本思想;蔡元培對北大的最大貢獻,即轉變北大舊有的官場化辦學觀念及改變北大文化,吸納優秀思想,讓北大變得更優秀。

但他強調,如今師資多達3000名、學生人數逾3萬7000名,年收入高達100億人民幣(約61億令吉)的北大,今時今日的規模不能與往日相提並論。

林建華說,雖同屬北大校長,兩者的使命與責任卻不同,但北大至今仍秉持蔡元培校長的思想。

他透露,北大如今正推進學校體系改革,以在學術與教育發展方面,具備與國際優秀大學的競爭能力。

他不否認,中國大學的教育體制與體系尚存有問題,改革還包括資源調配。

“通過改革,能讓北大這一機構成為良性及可持續發展的大學。”

科學技術主宰社會發展
文化思想不容忽略

詢及本身理想中的北大屬于何種樣貌時,林建華說,這包括讓北大培養引領未來、更具領導力,對國人與社會發展有所貢獻的學生;在學術上則致力產生新思想,即能帶領社會、人類、特別是中國發展思想,引領中國大學教育發展。

他說,現在的科學與技術不斷發展,主導了現今社會。“但現今我們要考慮的是,未來科學技術到底對人類發展起著何種影響?

林建華說,科學現在面對倫理的問題,這需要新思想去引領人類與中國,走向正確的軌道。

“在某種意義上來講,中國這麼大的國家,當然科學進步很重要;但其實像人文與社會科學的發展更為重要,對社會影響更大。”

“政府作出的決策,更多依賴人類,一旦出錯就損失慘重。”

他說,人類未來的社會發展,科學技術一定是重要的,但絕不可忽視進一步的文化思想發展。

未來教育學生應敢批判創造

林建華說,未來的教育需要學生持有批判、創造及開拓的思想,但絕不能僅止於“做論道”,學生必須以實際行動改變周圍環境。

他希望學生更具社會責任感,並進入自己喜歡的環境學習;此外,如今的大學生主動學習能力更強大。

“北大70%至80%的科學科學生,在大二即跟隨教授進入研究所,投入研究工作。”

詢及學生以“人民幣的厚度決定學習方向”,林建華指出,學生在選擇學習方向時,難免存在功利主義,確保未來職業的發展。

至於如今大學生面臨就業的壓力,林建華直言,就業空間不成問題,問題在於很多學生不願到二線城市發展,都希望成為北漂一族。

他透露,許多邊緣地區的研究所並不比城市研究所差,一些被派往當地的研究人員也能取得很好的發展。

品嚐大馬美食

林建華透露,北京大學代表團這次訪馬行程,飲食方面吃得極好,並有機會品嚐大馬美食,如榴蓮及印度餐等。

林建華一行人週二到訪邵氏廣場紫藤品茶後,獲馬來西亞紫藤文化企業集團創辦人林福南盛情設宴款待。

他受訪時,讚揚大馬環境良好,並笑稱雖然大馬人都一直說大馬很熱,但其實最近中國北京也是挺熱的。

他說,如今中國與周邊國家經貿等各方面關係蓬勃發展,因此更有必要加深學術和區域方面的研究。

他指出,北京大學目前與馬大展開了學術研究領域的合作項目,但詳情還在洽商中。

出席者有翟崑、嚴軍、崔、張東曉、黃贇、賴貞、熊傅羽、紫藤總經理陳嬋菁、財務經理李佩娟、茶藝中心主任許玉蓮、華總永久名譽會長丹斯里吳德芳、大馬發明與設計協會創辦人兼主席丹斯里王順福、馬中總商會副總會長陳友信、南洋報業基金會主席熊遠賓、《東方日報》執行總編輯陳利良、馬大中文系主任潘碧華、華研總秘書陳松青、律師拿督劉裕賢、大馬作家黃建華、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夏學理、MyStartr總執行長吳文彬、北京大學馬來西亞校友會稽查陳景崗、中國興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卿光宗和經理張思維、紫藤茶藝師劉曉蕙、呂慧君、楊智茳、黃淑儀、黃比雯、曹溧娥及林蘇珊,及與會者徐建彬。

中國北京大學教育訪問團成員

1)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
2)北京大學工學院院長張東曉
3)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翟崑
4)北京大學國際合作部副部長嚴軍
5)北京大學國際合作部交流辦副主任崔
6)北京大學校友工作辦公室行政部部長黃贇
7)北京大學大馬校友會會長賴貞
8)北京大學大馬校友會財政熊傅羽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