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同行‧没完整地契土地没保障 侨民华小风雨中培才 | 中国报 China Press

70同行‧没完整地契土地没保障 侨民华小风雨中培才

该校目前高年级学生课室都已有电脑,配合教学。
该校目前高年级学生课室都已有电脑,配合教学。

报导/摄影:罗肇雄
侨民华小位于距离居銮市区一里半的峇株巴辖路旁,在发展过程中,经历道路不断扩大威胁,如今学生依旧在只有在2亩的范围,同时在毫无土地永久保障的情况下,继续在风雨中培育良才,发展至今70年,无怨无悔地奉献。



当年创校先贤赖三、涂潮章和卓经元3人了解到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便和“明吉摩园(当时的大园坵)”租地建校;但是在园坵多次易主情况下,至今没有完整的地契作保障。

学校创校之初,教室是简陋的茅舍,学生只有数十人,他们皆为附近胶工和菜农的子女,在1956年时校方推动火炬运动会,继而带动了学校的发展,学生人数上升,同时在当时董事长卓经元领导下,展开筹款运动,增建了3间课室。

该校会务顾问拿督蔡永福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校园只有2亩地,全校的建筑在董家教、社会人士、政府、议员的协助下完成应有的基础建设,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无法拥有草场和足够户外空间。



非华裔学生占74人

他说,校方在这些年来不断培养学生的各项学术领域,该校经常在篮球、乒乓、西洋棋竞技有突出的表现,同时侨民华小也在去年小六检定考试成绩,保持全校平均70分以上,打造成所有学生都可一同成长学习的校园。

“学校虽然小,但过去人数上升到882人,学校的整体基础建设也都进步了,学校要走的路很长,目前也只是到了一个阶段。”

侨民华小如今有510学生,非华裔学生占了74人。

蓝继祖:因地契问题
无法申请全津贴学校

董事长蓝继祖指出,目前学校无法申请成为政府学校((即全津贴学校),也是由于所在地因地契原因,目前仍维持“政府资助学校”的身分。

他说,学校过去兴建的新教学楼和礼堂,也选择往后移,旧校舍目前位处扩充的道路工程蓝图中,随时会面临拆除的命运,因此学校目前的校地发展都维持在狭窄的范围中。

他说,希望学校未来发展朝向高素质方向前进,现在学校已增添如精明课室,日后可提升学生在科技领域的兴趣。

校长吴锦城指出,学校现在是一所A型小学,该校师资充足,全校人数在510人,男生278人、女生232人。

他说,本身一直秉持有教无类的宗旨,不管学生的在学习上的缓慢,都要求老师细心指导,不会忽略他们的学业,也不急着追求成绩上的表现,最重要是全能的发展得到平均。

他透露,本身将在今年退休,在这里留下美好的十多年回忆,学校董事部也协助和配合,让他心无牵挂的用心掌校,让学生有个快乐的学习环境。

当年胶园上课设备简陋

校友黄玉雄透露,当年住在附近的加冕园(树胶种植园),入读侨民华小时是1966年,犹记得当时是乘坐校车和脚车到校上课,当时的交通不方便,道路也是黄泥路,学校当时的设备很简陋,只是一排校舍、小食堂和礼堂。

“厕所就在学校后方的山坡上,搭起的茅厕非常简陋,还要担心黑蛇躲藏在茅坑的洞中,小时都战战兢兢要同学陪伴上厕所,尤其是女生。”

他说,学校进行大扫除时,他们要协助把椅子搬到对面一条小河洗涤。

许福在1968至1978年担任该校校长,他受访时透露,学校当年所在地附近都是树胶园,房舍简陋,当年来教书的许多是战前或独立前到马来亚的中国大陆教师,大多口音客家腔。

他说,校内的水井经历了2次位置的改变,开始时水井在食堂和宿舍中央,后来移到校外的凤凰木树下,由于水质开始受到污染,再次移到学校后方,如今已完全封盖。

二战后频被要求搬离

二战后的1946年,当时担任明吉摩园坵的管工卓经元,和两位先贤要求割出一小段土地兴建学校,让在胶园工作的工人子女有机会上学。

英殖民政府在1948年实施紧急法令后,为了杜绝村民救济马共分子,谕令他们搬到新村。

园坵公司后来拨出一片地段,成立明吉摩新村,让在学校就读的孩子家庭或在园坵上班的工人都搬到那儿住,在80年代后,村民陆续搬离该处。

园坵公司曾经要求他们迁校离开,但后来卓经元向当时的经理强调,在这里上学的孩子家庭都是对园坵做出了贡献,为公司解决劳工短缺问题,最终争取到校园获继续保留。

侨民华小事件簿

1946年--赖三、涂潮章和卓经元3人创建侨民华小。
1948年--该校第一任校长钟挺环在学校遭马共成员打死。
1956年--由于学生人数增加,增建另4间课室。
1964年--得到政府拨款兴建办公室和小礼堂。
1974年--从简陋之亚答屋教室,获得政府工程局修建成半砖半木板及白锌屋顶课室。
1975年--水管驳接经过学校,在校长申请下,终于有自来水供应。
1976年--得到国会议员许天来拨款建有抽水设备的厕所。
1979年--在数个团体及人士长久争取下,校外篱笆终于由当时政府工程局招标成功建起了篱笆。
1982年--获得政府拨款和李氏基金捐献兴建食堂。
1997年--侨民学校新董事会,因课室木板被白蚁蛀蚀,担心学生安危,马上展开筹款运动,在获得公众人士和当地一些组织的支持下,共筹获6万令吉。
1998年--在叶贵皇董事长的带领下成立了侨民学校建校委员会,兴建一座12间课室双层教学楼,期间举办了一场十大歌星教育基金义演,筹获37万令吉。
2000年--新课室建峻并启用,居銮慈善老人戴观生捐出5万令吉为新课室添购软体和座椅等设施。
2002年--董家协联合向时任居銮区国会议员何襄赞争取6万令吉拨款,作为在原有篮球场上盖一座多元用途礼堂。蔡永福当时捐献3万令吉作为多元用途礼堂的建筑费,礼堂以他命名。
2003年--董事长蓝继祖在捐献1万5000令吉维修久办公室成图书馆;学生人数冲上866名,开始施行下午班。
2006年--现任校长吴锦城在12月13日上任,成为学校第12任校长。
2007年--居銮侨民华小经历学生人数的起伏,同年学生人数冲上历史最高882名。由于人口变迁等因素,此后人数开始下滑。
2009年--再有4所课室建峻后,2010年学生恢复上午上课,结束了7年的上下午班。同年,一名女生因H1N1A型流感逝世,轰动全校,后来全校采取措施预防。
2011年--2006年校方开始面对上下午班带来的水电费压力,幸获时任居銮区国会议员拿督何国忠协助筹款,筹得3万3350令吉以及向国能要求取消2万多令吉的罚款。
同年--该校邹桂荣和戴凤兰副校长特报效了两座有盖走廊,从课室接到校门口外。

侨民华小
创校:1946年
校址:居銮峇株巴辖路旁距离市区一哩半。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