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莉:小额月捐助慈善组织
──记者
双溪大年圣约翰救伤队因为失去母队的经济支援,面对解散危机,在各方踊跃捐输下,筹得了逾1万2000令吉,救伤队寿命延长了1个半月。
在新闻见报后,该队的月捐从每月500多增加至1200令吉,然而距离要足以应付每月9000令吉开销,还差一大段距离。
社会上有各种义务组织,如义务消防队、治安队和救伤队,也有许多的慈善组织,如洗肾中心等,这些组织单位,都在默默扮演各自角色,共同促成更美好的社会。
慈善组织要筹款,并非易事,然而只要民众有心,也并非难事。
慈善不能靠单一个人,而是需要群体的力量,就如大年圣约翰救伤队的问题,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毕竟这队伍的开销是一项长期负担,每月平均需9000令吉,每年需要逾10万令吉,才能维持。
但再想想,10万令吉维持一个救伤队,与东马被恐怖分子掳走的4名人质“价值”相比,10万令吉不算什么。
救伤队强调专业
双溪大年圣约翰救伤队,以紧急救护为主,尤其在双溪大年南部,几乎没有政府医院或私人医院,若发生紧急事故,该队救护车可以比其他单位,更快抵达现场,进行急救。
救伤队除了救护,也承载着法律责任,圣约翰救伤队强调专业,队员出勤都必须穿戴制服,以避免牵涉法律纠纷。
老实说,当在食肆或其他公众场所看到一些民众,向假慈善团体捐款的时候,许多民众在没有查证下,大方出手。
我倒希望这些民众,与其把善款随手捐给这些来自远方的“不明团体”,不如把这些小额捐款,以月捐方式,捐给地方上的义务组织。
有人认为,火灾应是政府消拯局的事、解决被抢劫等罪案是警方的责任、意外急救需要救伤车是医院的事,义务组织没必要去跟政府分担。 但事情发生在自己的至亲朋友身上,谁不希望可以得到最快的援助? 一人一点力量,帮助别人也帮助自己。我希望以此文,呼吁更多民众,协助大年圣约翰救伤队继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