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雙溪大年聖約翰救傷隊因為失去母隊的經濟支援,面對解散危機,在各方踴躍捐輸下,籌得了逾1萬2000令吉,救傷隊壽命延長了1個半月。
在新聞見報后,該隊的月捐從每月500多增加至1200令吉,然而距離要足以應付每月9000令吉開銷,還差一大段距離。
社會上有各種義務組織,如義務消防隊、治安隊和救傷隊,也有許多的慈善組織,如洗腎中心等,這些組織單位,都在默默扮演各自角色,共同促成更美好的社會。
慈善組織要籌款,並非易事,然而只要民眾有心,也並非難事。
慈善不能靠單一個人,而是需要群體的力量,就如大年聖約翰救傷隊的問題,說難不難,說易也不易,畢竟這隊伍的開銷是一項長期負擔,每月平均需9000令吉,每年需要逾10萬令吉,才能維持。
但再想想,10萬令吉維持一個救傷隊,與東馬被恐怖分子擄走的4名人質“價值”相比,10萬令吉不算什么。
救傷隊強調專業
雙溪大年聖約翰救傷隊,以緊急救護為主,尤其在雙溪大年南部,幾乎沒有政府醫院或私人醫院,若發生緊急事故,該隊救護車可以比其他單位,更快抵達現場,進行急救。
救傷隊除了救護,也承載著法律責任,聖約翰救傷隊強調專業,隊員出勤都必須穿戴制服,以避免牽涉法律糾紛。
老實說,當在食肆或其他公眾場所看到一些民眾,向假慈善團體捐款的時候,許多民眾在沒有查證下,大方出手。
我倒希望這些民眾,與其把善款隨手捐給這些來自遠方的“不明團體”,不如把這些小額捐款,以月捐方式,捐給地方上的義務組織。
有人認為,火災應是政府消拯局的事、解決被搶劫等罪案是警方的責任、意外急救需要救傷車是醫院的事,義務組織沒必要去跟政府分擔。 但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至親朋友身上,誰不希望可以得到最快的援助? 一人一點力量,幫助別人也幫助自己。我希望以此文,呼籲更多民眾,協助大年聖約翰救傷隊繼續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