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繡郿:孔子一點都不迂腐!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陳繡郿:孔子一點都不迂腐!

曾聽過一句用來戲謔人的話:孝悌忠信禮義廉,猜一歇後語。



猜到答案嗎?

或許有人已發現,怎麼8個字當中常見的“禮義廉恥”一詞,少了一個“恥”字。

沒錯,這歇後語答案就是“無恥”。



其實,這個歇後語說的是“人生八德”,顧名思義就是8種儒家待人處事的美德,也是儒家“至聖先師”孔子的中心思想。

“八德”的思想內涵,透過《論語》內孔子與諸侯領袖及弟子一問一答之中,體現出來。

50歲以前的孔子,堪稱一“貧而樂道”的“憤青”,對魯國朝廷官員“君不君,臣不臣”的表現很“感冒”,不時怒罵批判。

直到50歲而“知天命”的孔子開始明白“天降大任”於他,批判沒助益,還是從根本解決問題,便一改行事策略,決定“打入內閣、糾正腐敗”。

孔子在魯國當官5年,拿出他一套“仁義為本”的治國指南,鞭策朝廷上下官員,原本已有見效,強國富民在望,可惜鄰國怕魯國強大而使出一招“美人計”,派出幾個美人就輕易收服魯君及其下屬的心,魯君終日不上朝而縱情於聲色犬馬之中,當真是“美人在抱,道德全忘掉”的下半身思考動物。

孔子功虧一簣,氣到血衝腦沒眼看,某日節慶上決定“老子不幹了”,辭官離去。

當時55歲的他,等於現今已屆職場退休年齡,不過他人與心都不老,反而像血氣方剛年輕人,帶著一眾門人弟子,轟轟烈烈勇闖禮壞樂崩的亂世紅塵,四處周遊列國遊說諸侯、士大夫,施仁政、行仁義。

面對各國只想富國強兵、擴大領土的好戰諸侯,孔子一心祈求天下太平、國泰民安的願望,終究難實現,屢遇挫折,不過“道行”已達“聖人”境界的他,就算再飢餓、再困苦、再不為人所理解,連那個好勇的熱血弟子子路都受不了出言:老師啊,怎麼我們走在仁義路上,卻還得餓肚子?

當然,孔子哪裡是那麼容易被打敗之人,那股像打不死蟑螂的“知其不可而仍為之”的堅韌精神,始終如一,卻還有另一股子的灑脫,飢餓又遭子路氣急敗壞搶白,孔子只是坐一旁,悠然自得的彈起樂器,任思緒自由翱翔在音樂天地,多麼瀟灑啊!

從那些孔子與學生的對話和行為描述中,可見他是一位有血有肉、至情至性的儒雅文人,對敵時不畏強權、勇於批判,對學生有教無類、觀察入微而因材施教,那麼他所主張做人做事的道德標準又如何會迂腐古板呢?

我相信,多讀中華經典四書五經,與聖人思想接軌,不求當至聖,只求做人做好本分,懂得禮義廉恥就好。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