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思老家的故事.我看著老家拆毀 嘆息聲中盼新邦安拔蛻變

林家目前依然經營鐘錶店,左起為林欣樺、陳雅珠及林松才。

報導:蔡愛卿

受訪人:林欣樺(28歲) / 林松才(60歲) / 陳雅珠(57歲)

老家 :新邦安拔老街

年輕畫家林欣樺最近一直關注著新邦安拔老家的狀況。那天她一接到神手已開到老家並正在拆除那一排老屋的消息時,她連忙趕到那裡,用相機拍下神手無情將一間間老屋拆毀的畫面。就在那一天,老家永遠與她告別了。

“並不只有老年人才懷舊,我們80后也是很懷舊的。”坐在林家經營的鐘錶店后方的客廳,林欣樺讓記者看拆屋那天拍的照片,一邊這么說。她說,昔日一起住在新邦安拔老街的同齡朋友,都很懷念當年的時光。知道老家被拆了,紛紛發出惋惜的聲音。

林家其實在2000年就離開老街,搬到附近新發展的住宅區。但多年來他們依然關注老家的變化。那天看著神手拆掉老家時,林欣樺形容自己的心情是悲喜交加。

羅厘分分鐘撞進店屋

“拆除老屋給我感覺是,可以把整個新邦安拔發展得更好,破舊的房屋再也待不住了,即使有些店屋還可以使用,不過還是很危險的,分分鐘可能被羅厘撞進去。”

原來,那條街上的老屋已數次被撞。他們的鄰居老屋曾被一輛載著紅泥的羅厘撞到,屋角的支柱歪掉,幾乎要倒塌。還有一次另一輛十六輪羅厘撞進另一間老屋,所幸屋內無人居住。

作為在新邦安拔長大的孩子,老家被拆令她感到無奈。從小在那裡成長,幼兒園和小學時光都在那裡度過,從小就與鄰居小朋友玩,一起上課,一起分享美食,一起聊天,一起去福靈宮拜拜看大戲,買宵夜吃等等。她爸爸林松才的鐘錶店生意,也是祖父年輕時就在新邦安拔創業,從櫥櫃裡只有幾隻手錶的年代營業至今。

如今,老家換新面貌雖然犧牲了老屋,但她希望地方上的發展可以更好,道路擴建后交通更順暢,也更方便了。人與時代一樣,始終是要向前看。至于對老家的情懷,就從照片中慢慢回味吧!

鄰近村民來辦日常品

今日有待重生的新邦安拔老街,昔日是怎樣的一番熱鬧景象?從林松才與陳雅珠的回憶中可略知一二。他們年輕時的新邦安拔,是大家口中的“卜間”(Pekan的福建音譯),而只有集中各種商業活動的市鎮,人們才會將之稱為卜間。

早年的新邦安拔雖然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那裡不只有巴剎,街上還有雜貨店、鐘錶店、咖啡店、服飾店、當店、金店及腳車店等,住在武吉淡汶、峇東丁宜、華都村、三巴央及打昔等地區的人,都會到新邦安拔來購買日常所需。新邦安拔也曾是過年前大家購買年貨的地方,除夕前,新邦安拔的巴剎和商店通宵營業。

而他們最遺憾的是,原本熱鬧的新邦安拔巴剎最后沒落與解散。原本在建築內營業的巴剎,因道路擴建而兩度搬遷到臨時地點,最后小販們一分為二,分別搬到附近兩個住宅區做生意,老街上就再也沒有巴剎了。

賣藝人一敲鑼擠滿人

很多人年輕的歲月裡都有江湖賣藝人的回憶。這些走江湖的賣藝人遊走在大城小鎮,通常都是賣各種藥的。新邦安拔的居民就有這樣的回憶,每當夜幕落下,賣藝人就點起大光燈,敲起鑼,居民漸漸圍攏過來,一場熱鬧的免費娛樂就開始了。

這些“打拳賣膏藥”的江湖賣藝人,會在演酬神戲的熱鬧場合出現,不過在平時,他們也會出現在各鄉鎮。陳雅珠記得,每周都會有賣藝人到那裡表演,大概晚上八點多,居民都吃過晚飯后,賣藝就開始了。這些人通常是賣藥的,有治手腳扭傷的藥油,當然還有更多賣的是壯陽藥。

大家都把這種表演稱為“把仔戲”。她記憶很深的一個江湖賣藝人,身邊是帶著一個小孩的。他每敲一下鑼,小孩就大聲應一聲。一大一小也不知道是什么關係,到處走江湖。

她說,每次有“巴仔戲”,人群都是圍得滿滿。賣藝人會表演一些雜技、武功及魔術等,當年大家都覺得非常精彩。

好像陳雅珠那樣出生于50年代的人,從小到大的歲月都有江湖賣藝人的身影。直到90年代,就越來越少看到他們。不過前年的農曆七月她前往大山腳伯公埕拜大仕爺時,竟然看到有人在賣藝,在今時今日是非常罕見的了。

一淹水全家受困

淹水曾是新邦安拔的嚴重民生問題,位于老街附近的文明小學,也因為常年面對嚴重淹水問題而必須遷校。但原來老街那裡是不會淹水的,只是周邊發展后,老街地勢變低,才開始淹水。

1998年與1999年都分別發生過林欣樺印象深刻的水災,嚴重時,全家被困在家中無法出門,斷水斷電,家裡無法做飯。幸好有鄰居送來香蕉,全家人就吃香蕉充饑。

她說,水災其實是在白天發生,但水位上升得太快,他們都來不及做任何準備。

林欣樺小學就在文明學校讀,每次淹水時學校就得停課,水退后大家都得清洗校舍。還曾發生過考試期間淹水,考券和學生的課本都被水泡爛了。

福靈宮演酬神戲超熱鬧

出生于1988年的林欣樺,成長的年代正是新邦安拔小鎮光輝的末期。她曾歷過那裡香火最鼎盛的廟宇─福靈宮演酬神戲時的熱鬧,也見證歌台進駐后,傳統大戲觀眾越來越少的冷清。

福靈宮有她滿滿的童年回憶,並不只是因為演酬神戲的熱鬧而已。她讀的幼稚園就開在福靈宮的戲台上。沒錯,當年神廟前的戲台,曾是一家幼稚園。

慶神誕須停課數天

沒有演戲時,台上和台下都是孩子們上課的地方。孩子們坐的椅子,就是演戲時大家坐著看戲的椅子。而神誕到來時,幼稚園就必須停課幾天。

林欣樺與父親林松才與母親陳雅珠一樣,都有福靈宮演酬神戲時的熱鬧回憶。而在其父母小時候的60年代,這熱鬧更可用盛況來形容。她的母親陳雅珠記得,在他還是小孩子的時候,福靈宮戲台前還有左右兩排看台,有錢人才能買票上看台舒舒服服地看戲。頑皮的小孩子常常跑上去看台玩,一旦被發現就會被趕走。

她說,看台是本地人俗稱的“浮腳樓”結構,樓上有人們在看戲,樓下就是各種熟食小販在做生意。而台前排滿的椅子,也都已經被人標下。椅子上寫著得標者的名字,要是坐了人家的位子,就會被趕走。那些沒錢買票的人只能站在后面看戲。

戲院內活色生香

獨立初期,馬來西亞的社會風氣並不如今日般保守。戲院可放映限制級電影,脫衣舞娘陳惠珍紅遍大江南北。小鎮新邦安拔的金華戲院(已拆除)就是其中一間常有這類活色生香表演的地方。

金華戲院就在福靈宮旁,林松才姑姑家對面。他說,每次陳惠珍來表演,不只當地人去看,戲院外更停滿從外地開過來的車。舞娘的忠實粉絲不惜大老遠前來捧場,讓平靜小鎮熱鬧起來。

脫衣舞表演的現場當然是爆滿的,而除了男性觀眾,原來場內也有女性觀眾。陳惠珍是一名專業的脫衣舞娘,其表演並非只是為取悅男人的色情演出。

除了脫衣舞表演,當年的戲院也可放映限制級電影。少女時期的陳雅珠曾在大山腳學英文,有一天晚上去上課時,發現課程取消,在等家人來載她回家時,感到無聊就買了張票看戲,入場后才知道是限制級電影,嚇得她馬上逃出戲院。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