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榮:拍或不拍?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陳金榮:拍或不拍?

早前香港一 個迷你倉發生大火災,火焰燒了4天才熄滅,更有多名消拯員在這場火災中受傷及殉職。



災場中除了消拯員努力撲滅大火外,也有另外一個群體守在現場,為公眾帶來第一手消息以及拍下一張張動魄驚心的照片,他們就是記者。

記者進入火災現場進行採訪工作,第一時間報道最新消息,但也有一些採訪方式而引起一些爭議。例如,香港蘋果日報上載了一張高角度拍攝,大批媒體圍拍受傷的消拯員被抬上救護車的照片。有許多網民就批評媒體圍拍受傷的消拯員,妨礙救人。

不只香港地區,我國攝影記者工作圈子其實也不相上下。雖然媒體數量不及香港多,但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出現多位攝記搶拍或圍拍的情況。尤其是在重要新聞的採訪現場。



例如幾年前行動黨已故卡巴星去世時,同樣有大批媒體一直守在喪府拍攝照片直到舉殯為止。

當然,在某個程度上媒體介入了這場喪禮,也打擾了家屬悲傷的時刻,但因出事者是我國重要的反對黨領袖,所以大批媒體的採訪在所難免。

媒體每當在採訪此類新聞時,如同面對處在道德十字口要做抉擇,拍與不拍、尊重家屬或是報導新聞,都要在很短時間內作出反應,而選擇的考量點之一,包括媒體競爭的壓力。

在科技發達的年代,不用等到報紙印刷,就已經可以通過電子媒體,看到其他同行所拍攝的照片。比較新聞呈現的壓力,導致經常出現大批媒體圍拍照片的情況,

其實要做到完全不打擾到受訪者或是被攝對象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得到國際新聞獎的圖片,也有可能是在不停拍攝下所得到的。

媒體需要面對各式各樣的採訪現場,一些場合適合圍拍、不斷地拍,一些卻不行。所以採訪中的媒體也只能視情況作出反應,在一些意外採訪現場,也只能盡量做到不打擾被攝者,同時也拍攝到照片。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