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現場.青少年愛情性事(上篇) 愛情確定不確定 | 中國報 China Press

學習現場.青少年愛情性事(上篇) 愛情確定不確定

 ■李偉文的正職是牙醫師,副業是作家、環保志工、教養達人。「媒體上、網絡上,處處都是情愛消息,大家都在大剌剌地談情說愛,唯一不敢跟孩子談情說愛的,就只剩下家長和老師。」(左圖)《學校沒教,父母不談的愛情電影課》李偉文著,董總2016年2月初版。

■李偉文的正職是牙醫師,副業是作家、環保志工、教養達人。「媒體上、網絡上,處處都是情愛消息,大家都在大剌剌地談情說愛,唯一不敢跟孩子談情說愛的,就只剩下家長和老師。」(左圖)《學校沒教,父母不談的愛情電影課》李偉文著,董總2016年2月初版。

報導:方俊心
圖:連利元、互聯網



即便是很理性的科學家,也難保不會在愛情降臨時亂了方寸,“情”字繾綣纏綿,成人尚且沒辦法說個清楚明白,更何況是未步入社會的盛夏少年。

但這樣不代表我們可以不必跟孩子“談情說愛”,因為愛除了愛,也伴隨傷害,這傷害有時甚至具毀滅性,使情況永遠不可挽回。

整形美容的廣告還掛在高架橋下,知情的人經過看見,也許會想起一則令人難過的新聞。大學生三角戀,不通過的,先走了,而且是永遠地走,徒留親友無盡的痛心,以及人們的一聲喟嘆。

報紙上每天都可以看見光怪陸離跟愛情有關的新聞,藝人離合、愛情詐騙、裸照中傷、因愛生恨仇殺……我們討論、我們研究,從有人以來,直到現在,卻沒有人敢拍胸口保證:我懂愛情。說不定也正是這種撲朔迷離的特質,使我們前仆后繼去探個究竟。



若然如此,愛情果真可以“教”嗎?或許,只能“談”,把愛情從主流訊息,如浪漫劇的刻板印象中解放,拓大它的範圍,進入真實生活的面貌。

又或者,像台灣名作家李偉文的說法:“愛情不能教,但是愛的行為可以,行為是有規範的。”

如果孩子談戀愛,是千軍萬馬攔也攔不住的事情,不如,我們也大大方方地跟孩子談情說愛吧!

給多一些時間認識彼此

“那妳對年輕人,有什麼建議嗎?”

“……”秀鈴想了片刻,“認識久一點才結婚。”“註冊也是一張紙,人心易變。”“很多人說,一個女人沒有結婚好像沒有安全感,其實也不一定。”

秀鈴26歲,娃娃頭劉海齊眉,臉上還帶著學生的稚嫩,不過她已經走過了未婚先孕、結婚、生育、離婚的過程。

大學一年級時,她跟已經談戀愛一年的男友未婚先孕,基于宗教立場,雙雙輟學結婚,婚后她搬到夫家住,順利誕下孩子。

起初男友家人並不贊同這門親事,后來,因為得知胎兒是男嬰而接受了。“他的媽媽不喜歡我,可能覺得他的兒子的未來被我毀了。”

婚后,先生下班回家,孩子不看,只看熒幕,手機的、電腦的、電視的。出差到外坡,孩子發高燒,他既不回家,也不回電。結婚才半年,就發現他跟別的女生有曖昧往來。

忍耐了一年多,結婚一年后,秀鈴提出離婚,兩人分居。再多一年,婚姻正式宣告結束。

衣食住行處處憂慮

王子公主可以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他們是王子公主,衣食無憂。

秀鈴婚后的生活,主要被兩件事情佔據——張羅生活、照顧小孩。她跟先生選擇了最傳統的方式,男主外,女主內。先生大學未畢業,工作待遇不十分優渥,每個月千多令吉,能夠分配給家用的不到五百。一家三口每個月算緊錢,湊合著過日子。

秀鈴不是沒想過工作幫補收入,把孩子託給別人看管。不過婆婆拒絕幫忙,給保姆看,費用就等同于她在當地所能找到的最高薪工作的薪水,800令吉。換句話說,自己留在家看孩子,跟到外面工作,孩子託給保姆看,結果是相差無幾,家庭收入不會增加,而且還多了一層擔憂,擔心保姆沒把孩子照顧好。

儘管夫妻倆曾為此協商,尋求更好的方式,讓大家都能把日子過得輕鬆些,比如,離開先生的家鄉,搬到靠近娘家的地方居住,方便娘家幫忙看顧孩子,然而先生的雙親年事也已高,需要人照顧時,又如何是好呢?

未準備好過夫妻生活

然而真正壓死駱駝的關鍵,其實不是柴米油鹽的壓力,也非第三者攪局,而是,在秀鈴看來,先生沒有做好當父親的準備,不知道怎麼盡父親的責任。

照顧孩子的工作全落到了秀鈴肩上,先生不願意幫忙,“連泡奶、換尿布、替孩子洗澡這些簡單的工作,他都不會,不願意學。”

婚后,先生過著的還是單身生活,工作之餘,享受自己的個人空間,可以跟朋友玩到清晨,完全不把家庭生活當一回事。

這種對家庭事務事不關己的態度,讓秀鈴覺得自己孤軍作戰,也很沒有安全感。

“以前剛開始在一起的時候,妳知道他是這樣的人嗎?”

“不知道。”

剛開始在一起的時候,當他還是她的男朋友,兩人也曾經一起憧憬過婚姻,他還說以后會怎麼給她好的生活,沒想到現在卻搞成這樣。

“可能是因為還沒有畢業”、“沒有準備好”,秀鈴這麼假設。

現在離了婚,兩人各走各的路,秀鈴在城市跟男友同居,前夫繼續留在家鄉生活,孩子長期託給娘家看顧,只是故事沒有就此打住。

秀鈴的挑戰之一,是找到穩定、可持續的收入,而一兩個月前開始,前夫就未按照離婚協議,給予贍養費。

另外,對于怎麼教育孩子,教養的目標為何,她也有點茫茫然。

開放態度教育性與愛

家庭和學校,應該是最具備條件跟孩子談情說愛的地方,只是我們對這不太熟悉,一不小心就淪為說教。對于“性”,我們習慣遮遮掩掩,“長大就懂了”是常見說辭。

李偉文選擇從“電影教育”切入,跟孩子一起看電影后,親子輕鬆聊,在整個過程裡,自然融入他想要跟孩子談的愛情主題。

為什麼要用電影?因為成人時常一不小心就變成講大道理,孩子不想聽。“電影好看,能夠觸動人心,一個人感動的時候,耳根子最軟,這時你說的話他會比較容易聽進去,哈哈。”

李偉文說,台灣給初高中生的性教育裡有科學知識,像避孕方式、認識保險套,但是,“如何辨識恐怖情人,如何分手,如何告白,當男女朋友要求性行為時該怎麼辦,這些重要的都沒有教。”

“愛情不能教,我們說愛沒有對錯,但是愛的行為可以,行為是有規範的。”

用對的方法談情說愛

20160705live02-noresize

要跟孩子談情說愛,方法也大同小異。影片挑選視個人想談的主題而定,李偉文說,當他想談“門當戶對”的概念,他就選了《鐵達尼號》、《梁山伯與祝英台》;談“未婚先孕”,選《Juno》(中譯《鴻孕當頭》);談“分手”,選《失戀33天》等。注1

關于背景知識部分,李偉文不建議從個人經驗出發,“經驗談是主觀的,不是談過幾次戀愛就比較厲害”。他的做法是準備自然科學相關知識,比如人的本質、男女性的差異,引用統計資料等,去說明一些事情。

“像我們說初戀不會成功,其實是有根據的,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是跟自己的初戀對象結婚,因為發生初戀的年紀一般很小,個人真正的個性、理想、價值觀等還沒有成形,人還在不斷地學習、成長與變化中,所以可能長大了,雙方就不適合了。”

知道了這樣的訊息,意義不是阻止孩子初戀,而是跟他們談,如何面對或克服分手可能帶來的創傷,如何從肉體或精神上保護自己等課題。

註1:李偉文跟孩子談情說愛的例子與過程,收錄在《學校沒教,父母不談的愛情電影課》一書裡。

心機在先同理心伴隨

至于談的方法,李偉文開玩笑道,要很“心機”,先同理孩子想談戀愛,有性慾等的生理需求,再講解一些現實層面的事情給他們聽。

“同理”是關鍵詞。只有被觸動了,被同理了,溝通的管道才會打開。

他認為,跟青少年孩子說不能發生性關係,一點說服力也沒有,原因是人的身體在十五六歲已為生育做好準備,而且從遠古時期至我們祖父母輩時代,早婚是常態,晚婚才另類。

那為什麼法律也規定十六歲以下發生性行為違法?按他的理解,這個年齡應該是求學時期,要是孩子因懷孕休學,日后可能會造成社會、國家財政上的負擔。以前的人早婚是為了增加社會生產力,但是今天我們不多讀書,會造成生存壓力。

“我的策略就是用生存的恐懼,來克制他們的生理慾望。”

“那麼,家長要練習多久,才比較能夠掌握跟孩子談情說愛的方法?”

李偉文笑得開懷,“還是買我的書來看吧,多看一點書,書裡講得很清楚。”

更多詳情看 學習現場.青少年愛情性事(下篇) 學校可以怎麼做?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