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吉:韜光養晦再瞧瞧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朝吉:韜光養晦再瞧瞧

*寄自廈門



南海主權仲裁案判決沒有懸念地公佈。中國在九段線沒有“歷史定位”。這個符合幾乎所有媒體的預期,說好的“一寸也不能讓”、“動武”、“捍衛祖國領土完整大動作”也沒有發生。那天,我盯著熒幕,翻牆讀外媒的最新報告,同時注意股市動態。新華社的官樣文章秒回,股市沒有波動。南海裁決水過無痕。中國政府還是合乎國際的期許,冷靜、穩健。

研究中國問題的觀察家,如果不是身處中國,或是有內幕消息,一般都靠傳媒的資訊判斷政府的政策以及舉措。然而這點很困難,當相關議題陷入“政治宣傳”(Propaganda)的範疇時,絕大部分言論都是宣傳,真實的態度隱藏得很深。南海裁決案判定以前一個禮拜,整個中國傳媒集體發聲,營造的就是一個“強硬”的中國即將面對外在勢力挑釁,失去領土的危機。所以網民的情緒是悲壯的,知道這將是喪權辱國,新仇舊恨,連我的房東,一位開巴士司機找我沙盤推演式的討論了,開戰可能以及中美軍備的實力高下;還有好幾位嫁到馬來西亞的中國媳婦,都不忘在4點多時,越洋微信:“是不是要打戰啦?!”你就可以看出這場宣傳戰是成功的。民族的自信是膨脹的,政府的腦袋是清醒的,說好的戰爭沒有發生。

大不一定是霸



鄧小平時代為中國的外交政策定下了“我們再韜光養晦地幹些年,才能真正形成一個較大的政治力量,中國在國際上發言的分量就會不同。”中國躍升為大國是個客觀事實,在區域內的天然優勢也是無可避免,有人說這是“霸”的開始,所以周邊國家很忌諱。大不一定是霸。如果從外交部的發言為“鴿派”,以及最民族情緒高漲的《環球日報》為“鷹派”的言論,來判斷中國政府的政策方向,我覺得還是鄧小平在1989年六四事件後的說話來描述目前的高層最貼切:“總之,對於國際局勢,概括起來就是三句話:第一句話,冷靜觀察;第二句話,穩住陣腳;第三句話,沉著應付。不要急,也急不得。要冷靜、冷靜,再冷靜,埋頭實幹,做好一件事,我們自己的事。”

東協無法做出支持南海仲裁案的聯合聲明是一個指標,彰顯了這些年中國對東南亞諸國的經營有道。本來東協就不是鐵板一塊,作為區域小國,面對鄰國大國的各種經貿合作的的契機,再也不是簡單的新冷戰思維,就可以想當然爾以為美國重返亞太,必然眾望所歸。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