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洁肤品再回流人体 170种海洋生物含微胶粒 | 中国报 China Press

用了洁肤品再回流人体 170种海洋生物含微胶粒

生产价格廉宜的磨砂胶粒。(图:Alliance for the Great Lakes)
生产价格廉宜的磨砂胶粒。(图:Alliance for the Great Lakes)

(华盛顿7日综合电)吃鱼变吃塑胶!人类常用的含微胶粒(Microbead)洁肤产品,已严重污染海洋,多达170种海洋生物体内含微胶粒,这些有毒的化学物塑料,不仅破坏海洋生态,最后回到人类体内,影响健康。



微胶粒广泛用在洗面膏、洗发乳、沐浴露、牙膏及化妆品中,微胶粒体积太小(通常少于1毫米),无法有效被污水处理厂过滤,导致它直接流入大海。

微胶粒无法分解,更会依附海洋中有害的污染物,变成有毒的胶粒。胶粒其后会被微生物、贝壳类及鱼类进食,毒素则被吸收,更经由食物链进入人体。

网络媒体《香港01》报导,海洋污染关注组织“无塑海洋”(Plastic Free Seas)的研究指,一支130克的磨砂洁面膏就含超过100万粒微胶粒,单是每次洗面的份量,就有约1万7000粒由洗脸盆排走。



排污系统难过滤

研究显示,美国五大湖区(The Great Lakes)中,每平方公尺有多达10万粒微胶粒。这正因为微胶粒体积小得令排污系统难以过滤,导致胶粒直接排出湖泊、河流及海洋。即使只有1%能避过污水处理,亦已有8万亿粒胶粒直接由水渠排出大海,足以覆蓋300个网球场。

微胶粒本身夹杂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上移的过程中,微胶粒会吸收更多有毒物,包括塑化剂、双酚A、壬基酚、多氯联苯(PCBs)和多环芳香烃(PAHs)等会干扰激素的物质,毒性变得越加强劲,危害食物链较上层的生物,最终由人类进食和吸收,污染整个食物链。

《科学》杂志研究显示
鱼弃虾吃胶粒

香港《The News Lens关键评论》指出,作为一条鱼,面前是丰年虾与胶粒,你会选择吃哪一样?研究发现,在污染程度较高的环境下,鱼的选择竟然是胶粒。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两名生物学家在《科学》杂志发表的研究,以淡水鱼鲈鱼的幼鱼作实验对象,发现在聚苯乙烯(即发泡胶)含量较高的环境下生长的话,鲈鱼幼鱼会选择进食胶粒而非正常食物。

海洋生物学家隆恩史泰德认为,幼鱼选择食胶的情况,是由于它们以为胶是高能量食物,需要大量进食,类似于青少年喜欢吃不健康的快餐,只求“饱肚”。

然而胶粒无法为鱼提供真正的养分,甚至在其肠道中结块,令鱼类无法吸收营养,影响幼鱼存活率。

作为食物链底层的鱼类数目减少,则影响食物供应,祸及整个生态系统。

应改用天然无害替代物

“无塑海洋”建议,应避免选择含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甲基丙烯酸(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和尼龙(nylo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等这些化学微胶粒磨砂膏产品,改用天然无害的替代物,如红豆、杏仁、核桃壳、盐、糖、麦皮、浮石等等。

香港《苹果日报》记者巡查超市和连锁化妆品店,发现部份产品含有聚乙烯(polyethylene),即胶袋的原材料,包括Swiss Rituel日用磨砂洁肤凝胶、Clean & Clear毛孔洁净洗面露、Neutrogena深层柔珠洗面乳。

具价格优势商家更爱

微胶粒多见于肥皂、牙膏及身体磨砂等个人清洁产品,用以去除老化角质。这些磨砂胶粒面世之前,生产商多用天然物料,如碎杏仁及花生壳等制成,胶粒的磨砂效果虽然较天然物料差,但其可以大量生产的价格优势,促使生产商由1990年代起大量使用胶粒取代天然物料。

《香港01》报导,微胶粒很滑,滑得不会对皮肤造成任何损害,滑得可以每天使用,却不太有用。

与天然磨砂原料相比,磨砂胶粒不能深层清洁皮肤,故消费者会倾向更频密地使用产品,不仅制造价格低廉,又可以鼓励消费者更快再度购买,磨砂胶粒简直是生产商的摇钱树,但它们对环境造成的伤害却是多少利润也难以弥补。

或增加环境雌激素

被弃置于水中的塑胶产品,可能是环境雌激素的来源。

香港《苹果日报》委托香港公开大学在东江多处抽查雌激素当量(EEQ),发现多处水办均含环境雌激素,当中沙湾河其中一个样本EEQ浓度最高,每公升达50纳克(ng/L),而8个样本浓度为每公升29至50纳克。

人体若额外吸收高剂量环境雌激素,严重可刺激乳癌及子宫癌生长,年纪越轻,对雌激素越敏感。

香港每天有48亿粒流入海洋

在香港,“绿色和平”委托浸大的电话调查显示,近50%香港人有使用磨砂产品,推算每天有48亿粒微胶粒倒入海洋,等于一年有111架双层巴士重量微胶珠倒入海洋。

美国有调查报告显示,微胶粒正以每天80亿颗的数量进入河道或海中,引发严重水污染以至生态灾难。

有环保团体整合58份学术研究,发现其中3份研究,显示乌贼、蠔和丁香鱼(公鱼仔的一种)等多达170种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体内都发现有微胶粒。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