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是华人拓垦先驱 应宏观定位郑和 | 中国报 China Press

不仅是华人拓垦先驱 应宏观定位郑和

 ■出席讲座的人士,相当踊跃。

■出席讲座的人士,相当踊跃。

(马六甲8日讯)南方大学副教授安焕然说,马来西亚华人对中国明代航海家郑和的叙述及集体记忆,似乎已经把郑和当成华人拓垦先驱的象征符号。



他认为,郑和不应该只是马来西亚华人的郑和,从世界历史、区域史、跨文化,大家都应该重新认识郑和与马六甲的历史关系。

他说,从航海技术,尤其是航海天文知识上来看,郑和下西洋被视为中国文明与伊斯兰文化融合的产物。

不少随从是穆斯林



他指出,郑和下西洋也被视为是15世纪,世界史上技术交流的成果。

他昨晚主讲“郑和与三宝山”讲座上,这么指出。讲座也是甲中华大会堂青年团“三三九九.重阳登高”1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当天的主持人为陈寿锦。

安焕然说,郑和下西洋即是中国的穆斯林为主角,以东南亚、印度、西亚各国的穆斯林为配角而展开了不平凡的伊斯兰教事业。

他透露,郑和之七下西洋,是充分利用了中国和伊斯兰世界的长期经济文化交通基础。

他强调,郑和本身的信仰具有一定的伊斯兰色彩,其随从要员不少也是穆斯林。

“郑和所经过到访的44个国家与地区中,有信奉伊斯兰的就多达23个,郑和及其团中的穆斯林随员都懂得伊斯兰世界的语言,因此与伊斯兰国家的政府和人民也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

他说,从1405年至1424年,这20年的时间,是600年前马中关系非常亲密的一段时期,郑和下西洋几乎每次都驻扎马六甲,为马中关系构筑了亲善的友好桥梁。

郑和形象塑造值得探讨

安焕然指出,在马来西亚,郑和的形象塑造,其中夹杂着多少“说故事人”的当代诠释及时代的焦虑,尤其是流传于华社里的历史叙述及当代诠释,更是值得探讨。

他透露,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有三种面目,三种形象,第一是正史上记载的面目,这是史学家主张的样子,历史形象;第二是文艺作品的面目,这是文学家主张的样子,文学形象。

“第三种就是老百姓主张的样子,是一般民众心中的面目,民间形象。”

安焕然说,历史上,郑和下西洋与马来西亚的关系,往往为后代人的历史叙述提供了丰富的诠释资源,但郑和史实,与后来的郑和叙述之间,却往往都会存有一定的差异。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