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铨:农民须未雨绸缪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李振铨:农民须未雨绸缪

──甲州高级记者



日前阅读的一篇报导指出,年初干旱少雨的气象造成本地水果歉收,批发商被逼从邻国进口,导致水果涨价。

报导指出,由于本地水果歉收,入口商从印尼及菲律宾入口,香蕉的零售价起了约30%,木瓜也起了约25%。

这篇报导让我联想到曾观赏过,有关中国吉林省农民引进滴灌法抗旱的财经电视节目。农粮生产数据显示,由于当地许多农民已引进这种灌溉技术,面对超过4个月的干旱气象,农粮生产只比气象正常的前一年减少约1%,微乎其微。



我最早认识的“滴灌法”是有关以色列农民耕作技术的报导。报导指出,由于缺水,以色列农民都在农作物旁舖置水管,将水和肥料一起滴到农作物根部。

这种灌溉技术使到水源有限的以色列不缺水,农粮产品在欧盟市场占了40%的市占率。

当我和务农的朋友谈起这种灌溉技术时,他说,政府多年前已资助我国农民落实这项技术,关键在于政策贯彻得不全面,至今仍重蹈干旱气象造成农粮歉收的覆辙。

他说,果树在开花结果时最需要水分,如果缺水,果实则“发育不良”。

近月来在市场上买到的水果,有些是果皮厚,果实小,榴梿更是“半生熟”。

这名朋友说,要务农也要懂得养地,以色列便是世界上唯一能缩小国土沙漠面积,将水引到沙漠,再植树聚水,将沙漠养成绿洲的国家。

这些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农民再不以技术克服自然环境变化带来的问题,一旦歉收,投入的肥料、工资等成本,都将化为乌有,消费人也将在农粮供求失衡的情况下,增加生活负担。

在地球温室效应继续发酵的情况下,气候将继续变化,看来农民有必要未雨绸缪,加速落实较务实的耕作技术了!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