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銓:農民須未雨綢繆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李振銓:農民須未雨綢繆

──甲州高級記者



日前閱讀的一篇報導指出,年初乾旱少雨的氣象造成本地水果歉收,批發商被逼從鄰國進口,導致水果漲價。

報導指出,由於本地水果歉收,入口商從印尼及菲律賓入口,香蕉的零售價起了約30%,木瓜也起了約25%。

這篇報導讓我聯想到曾觀賞過,有關中國吉林省農民引進滴灌法抗旱的財經電視節目。農糧生產數據顯示,由於當地許多農民已引進這種灌溉技術,面對超過4個月的乾旱氣象,農糧生產只比氣象正常的前一年減少約1%,微乎其微。



我最早認識的“滴灌法”是有關以色列農民耕作技術的報導。報導指出,由於缺水,以色列農民都在農作物旁舖置水管,將水和肥料一起滴到農作物根部。

這種灌溉技術使到水源有限的以色列不缺水,農糧產品在歐盟市場佔了40%的市佔率。

當我和務農的朋友談起這種灌溉技術時,他說,政府多年前已資助我國農民落實這項技術,關鍵在於政策貫徹得不全面,至今仍重蹈乾旱氣象造成農糧歉收的覆轍。

他說,果樹在開花結果時最需要水分,如果缺水,果實則“發育不良”。

近月來在市場上買到的水果,有些是果皮厚,果實小,榴槤更是“半生熟”。

這名朋友說,要務農也要懂得養地,以色列便是世界上唯一能縮小國土沙漠面積,將水引到沙漠,再植樹聚水,將沙漠養成綠洲的國家。

這些經驗告訴我們,如果農民再不以技術克服自然環境變化帶來的問題,一旦歉收,投入的肥料、工資等成本,都將化為烏有,消費人也將在農糧供求失衡的情況下,增加生活負擔。

在地球溫室效應繼續發酵的情況下,氣候將繼續變化,看來農民有必要未雨綢繆,加速落實較務實的耕作技術了!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