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娣:折翼天使

──吉玻採訪主任

早前採訪一個慈善活動,州議員受邀致詞時除了勉勵特殊兒童要力爭上游,亦不忘發揮其反對黨角色,抨擊政府忽視特殊兒童的福利。

參與的保健公司較后亦熱心捐款給校方,作為校方的特殊兒童活動經費;亦有熱心團員不斷分發紅包給特殊兒。

節目尾聲,校方董事部、教職員、保健公司代表及特殊兒來拍個大合照,展示拿到的捐款和紅包,讓媒體朋友拍照上報;然后大伙兒享用早餐,整個看活動看似溫情滿滿。

但是,筆者回想校方找特殊兒童家長與孩子一起拍照時,多數家長卻是笑笑拒絕,媽媽們臉上都未見得特別高興;媒體也抱著掙扎心情離開,在想要不要刊登這些照片?要不要保護這些“折翼天使”?

特殊兒童如同“折翼天使”,他們身心健康異于常人,需要接受特殊教育方案及其他相關服務才能發揮學習能力。

“折翼天使”在學習之路上,更需要社會的扶持和關心,例如教師要用更多愛心和耐心來教導他們;更多團體成立特殊兒童補習班,聘請義務教師,用愛心和耐心教導。

保護孩子隱私權

孩童和家長需要更多的保護和隱私權,孩童小小的心靈和眼睛特別敏感,他們能強烈感受到社會人士異樣的眼光和指指點點,並隨著年齡漸長,漸漸產生己不如人的自卑,甚至自閉在自己的世界中。

若非最親密的父母,社會或外人根本無法進入他們的世界。

他們需要的,不是曝光和大力宣傳;社會人士或為人師者,也勿讓他們自生自滅。

遺憾的是,社會上許多掛著慈善名義的團體,或提倡博愛和仁慈的學校,多數以名額有限或無能力教導為藉口,把屢教不會的特殊兒童拒于門外,要求家長讓子女轉校,或規勸他們進入特殊班。

除了大城市的學校有設備俱全的特殊兒童班,讓特殊兒童按情況到特定課室上學,其余州屬小城市的特殊班都很有限,家長求助無門。

特殊孩子的家長,在心理和精神上,更需要休憩落腳處。

他們並不期望社會給孩子任何金錢或保健的捐獻,反而更希望教育部提供更完善的特殊兒童教學設備,讓孩子接受教育。

市场脉搏
更多
看影音热议更多
健康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