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北马头条】变卖回收物捐慈善 环保夫妇20年捐9万多 | 中国报 China Press

【今日北马头条】变卖回收物捐慈善 环保夫妇20年捐9万多

丹纳安东尼和麦琳两夫妇爱护地球,对环保不遗余力,并致力于推广垃圾分类概念,过去成为国内外媒体及杂志的采访对象。
丹纳安东尼和麦琳两夫妇爱护地球,对环保不遗余力,并致力于推广垃圾分类概念,过去成为国内外媒体及杂志的采访对象。

报导/摄影︰罗健杰



(大山脚9日讯)一对夫妻在过去20年以来,每月将变卖回收废物所换回来的钱,都转捐给12个慈善机构,不只行善积德,也为环保贡献绵力。

两夫妇在过去20年,获得社区居民响应回收的废物已高达365吨,变卖收入达9万8101令吉,而款项皆都全捐给槟州各地的慈善机构。

他们也把变卖所得的收据及捐款收据,每分钱皆详细记录在5本簿子上。



这对夫妻分别为丹纳安东尼(79岁)和麦琳(Mylene,68岁),居住在华丽园;过去20年,每年将社区实践源头垃圾分类所得的废物变卖后,每月各捐1个慈善机构,爱护地球、推动环保,也献力慈善。

这些慈善机构,包括癌症团体、残疾收留所、老人院、残疾儿童收留中心、癌症医院、爱滋病社区服务收留中心及洗肾中心等,多个单位。

每天需耗1小时分类垃圾

两夫妇接受《中国报》访问时说,这些钱都不是自己的钱,而是来自社区居民,有些人会将废物循环回收后得来的钱,用作“庆功”,但两夫妇将这笔钱用在更有意义的慈善用途。

麦琳说,早期发起回收废物循环时,邻近数个住宅区都积极参与,把可循环废物运来回收,当时一次回收的收入可达逾千令吉,如今各住宅区是各自办废物回收。

“在我们居住的社区,每月回收废物变卖所得,介于200至300令吉,最高可达400令吉,回收商每次回收都会开出支票,我们领取后捐给慈善机构。”

她说,华丽园共有350间住家,约80%响应源头垃圾分类,将可循环垃圾送来其住家旁的大回收桶,两人每天需耗1小时分类垃圾。

轻松将厨余变堆肥

一间家,要怎样做到“零厨余”?

丹纳安东尼分享堆肥心得时说,他准备10个花盆,每个花盆分别可装3次的厨余,因此一个月31天的所有厨余,都可轻松处理成堆肥。

他说,每装一次(一天)的厨余,就会在厨余上方堆上一层泥土给下一次的厨余装填,但第二天的厨余则是装入下一个花盆里,以此类推至第10个花盆。

他解释,当厨余填入第10个花盆后,再将厨余填入第1个花盆,该花盆届时也已有堆上一层泥土;当满一个月后,该花盆的堆肥就是植物的‘宝’。

“我们早于15年前就奉行‘零废料’,当威省市议会垃圾工人到来回收垃圾,我告诉他‘我们没有垃圾要丢’。”

他说,为地球也为下一代着想,两人实行“零废料”生活态度。

垃圾分类措施待改善

麦琳认为,槟州政府6月1日落实源头垃圾分类是好措施,但有待改善,尤其分类物品只分为可循环及不可循环两类,略嫌不足。

“地方政府也应提供居民两个经过设计的垃圾桶,以便妥善处理厨余。”

两夫妇也认为,取走大垃圾桶能戒掉民众“见桶就丢”的习惯。

受邀主讲逾200场环保讲座

丹纳安东尼和麦琳以经验之谈,过去在全国包括私人及政府机构、医院、社区及教堂等各场所,举办或受邀主讲环保讲座,超过200场。

两夫妇的经验,影响了不少人或机构,从此改变丢垃圾的习惯。

麦琳说,14年前,南华医院一名行政人员出席其讲座后,开始在医院落实废物再循环,该院至今仍在进行循环工作,过去14年循环的废物吨数不少。

她也说,一名来自怡保的工厂女工,咨询废物循环及源头垃圾分类情况后,有关工厂也开始落实;该厂有150名工人,意味着150个家庭会把垃圾带来分类,该厂也将变卖废物所得,捐助家境贫困的工厂工人。

然而,他们也遇过不少在讲座会上泼冷水的居民,指分类垃圾麻烦。“但在想到自己麻烦前,先想想正受破坏的环境。”

塑料袋破坏力太大

丹纳安东尼和麦琳对塑料袋深痛恶绝,呼吁人们:“请对塑料袋说不!”

丹纳安东尼说,塑料废物对环境极具破坏力,州政府有必要减少其制造,鼓励人们自携食物容器在外包食物,同时将已落实5年的每日无塑料袋,从每个塑料袋20仙的价格提升至1令吉。

“不但本地人,就连外劳也随处乱丢塑料垃圾,中央政府应让工厂业者教育所聘请的外劳,而不只是一味引进外劳,却不教育他们如何环保。”

激励出席者戒恶习

丹纳安东尼说,他和麦琳总是乐于在环保讲座会上,让出席者感到“罪恶”,因这能激励出席者从生活中觉醒,并改变现有对环境不友善的生活方式,戒掉恶习。

他说,不少人受激发后,也愿意跟随他们的生活模式,透过此方式,能以人影响人,影响更多人,为社会带来改变。

丹纳安东尼和麦琳致力于推广源头垃圾分类,两夫妇经常携带回收记录簿、账目、照片、自制卡片,受邀或到全国各地给免费讲座会,以鼓励社区落实源头垃圾分类及循环,并以自身例子,激励居民响应。

不过,丹纳安东尼说,对于某些人的思维,是难以被改变,但推动环保者应尽己所能,做得更多。

“我们希望每场讲座会上,至少可以激发一些人愿意奉行环保的生活。”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