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聞:問題異於歐美 中國政府有能力還債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海聞:問題異於歐美 中國政府有能力還債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海聞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海聞

報導:邱佩勛
自中國崛起、經濟急速起飛,到目前晉入經濟“新常態”,中國這些年來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始終以亮眼速度在成長中,今年首季的6.7%成長率,雖沒有之前的7%或以上,但成長動力仍傲視全球其他國家。



近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地位的提升,其人民幣走勢、股市動向,以至地方政府與企業債務等課題,都成為世界焦點。

在經濟學家眼中,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經濟體,目前面對的問題主要與發展有關,企業負債雖多,但債務性質有異於歐美發達國家,絕大部分是有利中國的成長與基建發展;中國的成長後勁依然十足。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院長海聞教授不諱言,大家都很關心中國的債務問題,尤其在海外更是熱議課題。



稅收較容易

他早前訪馬接受《中國報》專訪時,對此回應說,所謂中國的債務危機,主要是地方政府的債務。

“中國的問題,第1是發展上的問題,和歐洲問題不一樣。中國不像歐洲,缺乏增長的動力與空間,債務問題很難解決。而且,歐洲(肩負的)是福利性債務,中國卻是屬於投資金的債務。”

因此他強調,中國與歐洲的債務性質,有很大的區別。

“其次,中國仍有增長空間,還能賺錢,所以欠債時不必害怕,還有很多機會。這些債務雖然都很大,但這是發展中的問題。通過發展,可慢慢消化掉(債務問題)。”

他舉例說,投資在基建如建造公路與建設,儘管負債一下子還不了,但這些建設將來對整體經濟發展仍有正面作用。

海聞認為,中國目前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面對的問題性質也不同。但第3個關鍵是,中國政府的能力還是比較強的。

他笑言,最大不同點就是,中國稅收不像國外那麼難、中央調配能力很強。

“不管怎樣,中央政府具備這個能力,不會說債務不行了、政府要破產了。我覺得這不會發生。國外很擔心,但我覺得沒這么擔心。”

不能與他國相提並論

總的而言,海聞認為,中國目前面對的經濟問題,不能與歐洲或其他國家相提並論,畢竟中國經濟還在增長中。

再者,中國的政經體制不同,與海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原理。中國縱使面對問題,但有中央政府在旁監管著、治理著。

“(政府)這個醫生雖然有時很討人厭,但畢竟在旁邊站著,實在不行時,還是會出手的。”

“歷史告訴我們,完全放手不理也有大問題,像1929年的大蕭條,就是沒有政府在管。按照凱恩斯主義,政府的力量還是必須存在的。”

外企應瞭解中國新常態

中國是全球很多國家的市場、包括馬來西亞,所以當中國需求一放緩時,外國的生產馬上受到影響。

海聞指出,中國經濟肯定會逐漸調整,別的國家也要了解中國的這種經濟新常態,再作出相應調整。畢竟,中國不會永遠只進口原材料。

“對外面的企業來說,一定要研究中國經濟,再作出改變。了解在新常態的情況下,國際企業要如何作出調整。”

在他看來,中國不是沒有需求,只是需求發生了變化,所以別的國家也需要變化。

他稱,海外國家不要老覺得中國需要礦石,中國現在需要的進口可能不同了,例如轉向高檔商品。

“日本的馬桶在中國都賣得可好呢!”

“中國人現在不在乎東西有多便宜,而是(素質)好不好。企業必須隨著中國的轉變而改變,否則一定會受影響。國外也是。”

上海股市崩跌投震撼彈
主因:經驗不足規模太大

中國上海股市去年崩跌,對海外資本市場也投下震撼彈。海聞認為,中國股市可能還會有“震盪”,但更多是屬於盤整。這主要是資本市場的應對經驗不足及規模太大,這兩大主因。

“首先,(資本市場)很多東西對中國來說仍是新的,中國仍有很多東西得學;第2是量太大了。”

他坦言,身在訊息時代的大國,如果沒有適當的管理,就會經常出現這種震盪(shock)。

“20年前的股市再跌也不會跌成這樣,當時的訊息傳播不快,可能不會發生這種衝擊。所以20年前不會有,但現在是即時通訊時代,股市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出現劇變。”

他指出,這是一個新世代大規模經濟的特點,小國沒有關係,但大國如中國肯定會受影響,產生的能量也更大。

海聞坦言,沒人料到中國股市會崩跌,但經一事長一智,中國政府也不斷在學習。

“大家不要害怕,但也要習慣這種震盪。不過,這種震盪不會像2008年的金融危機那般(嚴重)。”

很多人都說,去年中國股市崩盤不亞於1929年的大股災。當時這場美國史上最嚴重的股災,引發的經濟大蕭條持續了10年之久。

但海聞相信中國不會重蹈覆轍,因為上海股市崩跌幅度,就數據上來說確是百年不遇,但危害卻沒這么大。

“就像生病一樣,發高燒以前會要人命,但現在不會了。”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