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11日訊)據統計,大馬人和在大馬境內的外勞,共擁有6600萬部手機,相等于國家總人口兩倍多。高數量的電子產品,每年逐步被丟棄,若不妥善處理,產品含有的毒質,將污染水源、危害環境,甚至導致各種疾病。
大馬通訊及多媒體委員會科技發展部主管巴達魯查曼說,6600萬部手機,還不包括平板電腦、U盤等各種電子產品。
他說,上述電子產品的平均壽命介于一年半至兩年,意味每年有大量電子產品被丟棄,危害環境。
“這些電子產品必須妥善處置,很多人隨意把它們當普通垃圾丟棄,當這些電子產品被送到垃圾土埋場后,裡面的物質和材料會洩漏,對環境造成破壞。”
錯誤處理污染環境
《星報》引述專家指出,電子產品含有有毒物質,如鉛、水銀、砷(砒霜)、鎘、鈹,必須妥善管理,以防止土壤和地下水被污染。
根據國家水利研究院(Nahrim)研究顯示,全國只有5個垃圾土埋場,配備地下水監測井和採樣儀器,監督地下水質的標準。
研究報告說,超過70%堆填區,距離小溪或河流不到100公尺,研究也發現,堆填區瀝出的液體,污染周圍的地下水。
據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研究報告說,地下水遭污染會導致飲用水水質下降、缺水、增加清理費用、替代水成本提高,以及導致飲用者潛在健康問題的損失。
報告指出,若飲用水含有細菌和病毒,可能會導致疾病,如肝炎、霍亂和 腸道感染。
“若水源受到鉛的污染,可帶來嚴重后果,導致兒童學習障礙、神經、腎臟和肝臟問題,以及增加懷孕時的風險。
“隨著科技不斷進步,每年全球製造4100萬噸電子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