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韋地:真醫生假文青──《縫》和《大人先生》 | 中國報 China Press

林韋地:真醫生假文青──《縫》和《大人先生》

張耀升、伊格言、陳柏青來新加坡有兩場分享會,第一場在草根,隔天在Art House。伊格言的作品,我之前已很熟悉,在草根現場,我買了張耀升的短篇小說集《縫》和陳柏青的散文集《Mr.Adult 大人先生》。



張耀升的短篇小說集《縫》,光觸摸封面,就令人覺得真是做得精美,此書初版于2003年,書裡小說很多都在作者很年輕時創作的,新版加入了幾篇新作。閱讀時,我的第一感覺是這書很不台北,一直以來,從外部看台灣,很多時候只看到台北,大台北以外的台灣,好像藏著許多不那麼容易被注視到的角落,卻是許多故事發生的場域,更多社會、家庭、教育、體制之間的“縫”,那兒離世界其他地方好像都是那麼遠,體制控制著一切,每個人在體制裡,都不斷被他者評價,被貼上某種標籤。

每個人對自己在體制裡的位置,似乎還必須給出某種解釋,我是好人,因為我成績很好;我有好的工作,我有好的收入,我上好的大學,因為我很優秀,我很努力,是社會允許我的。

張耀升的短篇小說技巧和細節,也有不少值得學習之處,有趣的是,伊格言給這本小說寫了很長的推介,陳柏青也寫了一段。



至于陳柏青的散文集《Mr.Adult大人先生》,我留意很久了,從剛出版時就加入必讀書單,但陰錯陽差,一直沒拿到書。到台北時,友人贈予一本,后來又因事忙,抽不出時間閱讀。

在草根見到本尊,當下買了書請他簽名,然后發現見到作者后,再讀這書也正是時候。在這之前,我一直以為這是本小說集,所以在讀這本書時,一直在想,為什麼這會是一本散文?很多內容即使寫成小說也很好處理。

結果我在讀這本書時,陳柏青好看的臉龐,會發電的雙眼,陽光的笑容,一直從紙本裡閃出,使人讀得很不專心。文學獎評審在評散文時,或常在意文字本身的美感,但自由巿場是殘酷的,一本散文集能不能賣,恐怕還是取決于作家的個人魅力,文字寫得再美,如果作家(和他的故事)無趣,也不會有人買。

陳柏青在創作散文時,筆下的每個“我”都變得更有力道,而且只有長得很好看的作家、編輯,才會有把作者的照片放在封面的想法(今年在馬來西亞也有相同的例子)。

讀完書,我覺得陳柏青之前在《秘密讀者》被批評后的回應,寫得客氣了,這可能因為他愛與人為善。作為一個作者,陳柏青的個人魅力十足,這也反映在銷量上(他竟然和我說賣得還好,“三刷而已”)。

出身台大台灣文學研究所、獲文學獎無數,文學是他的國,沒有“寫”的問題,只有“怎麼寫”和“為什麼寫”的問題。他在草根回答我“散文可以虛構嗎?”時,幾句話就依鍾怡雯、楊邦尼、黃錦樹、唐捐的次序,將各方觀點向現場觀眾解釋。他也談到對他而言,其實是“願不願意虛構”的問題。

陳柏青的文字流暢,一旦展讀,便無法釋手。這是罕有的一本我在讀完之后,卻無法太快評論的散文集,可能要多讀幾次,並從現實中認識作者多一些(雖然這是一種取巧)。

我覺得,這已是華文文學史上一本重要的書,因為他身體力行,劃下了一個文學定律:散文是給長得好看的人寫的,長得不怎麼樣的,麻煩你就寫小說去吧!

在新加坡當醫

生、“草根書室”董事,曾獲花蹤文學獎、大馬中文部落格祭最佳藝文部落格獎。

出版文集《在第一本書之前》、《不可一世》、《于是》、《兩醫之間》。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