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仙醫話.中醫用藥如用兵 | 中國報 China Press

逸仙醫話.中醫用藥如用兵

特約:文正球



清朝的乾隆年間,有一個叫徐大椿的名醫。他的著作《醫學源流論》裡有一篇“用藥如用兵論”,非常巧妙地把《孫子兵法》與中醫治病聯繫起來,生動而精闢地總結出了中醫治病,尤其是用藥的方法。他說,我們防病就像防敵人,治病是派將軍跟敵人打仗,那麼自然“用藥如用兵”了。

其實我們的祖先最早是用單味藥物來治病的。慢慢地他們經過長期實踐,又摸索出了把幾種藥物配合起來,一起煲出湯汁治病,效果更好,這就是最早的中醫方劑了。

現存最早的方書是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裡面記載了各科的方子283個。



後來歷代醫家不斷總結記載,流傳下來很多有效的方劑,被稱為“經方”。學習中醫的學生都要背“湯頭”,中醫專業的學生都要學習《方劑學》,就是學習前人的精華。

藥方有君臣佐使說法

當然,中醫開方並不一定完全採用經方。因為疾病是千變萬化的,病人的體質和症狀也不會完全相同。

所以中醫常採取對經方進行加減的辦法,或者自創新方,這正是中醫“辨證論治”的精髓。

既然“用藥如用兵”,這支“軍隊”組織得好不好就關係重大了。也就是說,處方的組成、藥物的選擇非常重要。

中醫的藥方有“君臣佐使”的說法,也就是說,方劑一般由君藥、臣藥、佐藥、使藥四部分組成。

顧名思義,“君”是為主的,“臣”是辦事的,“佐”是協助的,“使”是什麼呢?原來“使”是帶領藥去到生病的部位,我們常聽說的“藥引子”,那就是一種“使”藥。

文正球──中國中醫大學畢業,具多年臨床實踐經驗,擔任威馬可國際中醫學院學長、教授。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