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闻:中国一带一路 挑战虽有机遇更大 | 中国报 China Press

海闻:中国一带一路 挑战虽有机遇更大

海闻相信,一带一路对中国和海外企业而言,是个很好的机会。
海闻相信,一带一路对中国和海外企业而言,是个很好的机会。

报导:邱佩勋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搭配着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这两个被誉为“一带一路”的金融工具平台,自2013年首次提出至今越来越受全球瞩目。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教授早前访马时,与《中国报》分享了中国以至马来西亚、其他海外企业的机遇。

一带一路由中国政府制定政策,也提供金融方面的支持,海闻相信,这对海内外企业而言,是个很好的机会。



“一带一路经过的220个国家,这些经过的国家都的确有需求,相比欧美更需要发展,这也是商机所在。”

针对中国国内企业对一带一路的准备,他说,中企过去30年主要还是专注贸易、出口等经济活动,如今很多企业陷入瓶颈,很多面对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

“但这些过剩产能正是这些(一带一路)路经国家所需要的,例如基础设施、产品制造能力等。”

“中国30年前仍落后、劳力成本较便宜时,我们吸引资本,但现在劳力资本提高了。所以有些国家像越南、寮国,还有一些西亚国家、中亚国家,他们的劳力成本还很低,也缺乏投资。他们的经济刚起步,对中国而言是个机会,但也是个挑战。”

挑战分两部分

至于中国企业目前面对的挑战,海闻认为主要分为两部分。

“从自己国内生产产品、出口,到变成投资者的身分、到别人国家投资生产,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大部分(中国)企业还没有经验,这在性质上有很大的不同。”

至于第2个挑战,是从国内文化制度转向国际。

“毕竟国外文化与体制很不同,中企走出去就有很多东西要学。学的过程中,也可能得付出很大代价。再者,也不是有钱能投资就受到欢迎 ,一旦做得不好,可能会出现反效果。”

海闻指出,源自中国的海外投资,已出现一些处理不妥的情况,在国外被认为中国是新殖民主义国家。

他说,一些国家可能觉得中企到其国家投资矿山、资源,是在肆事掠夺,此外还存在政见的不同。毕竟中国的政治体制和政策不同。

“中企要外拓(寻机遇)就必须接受这些挑战,把双赢放作最终目的。从一带一路中得到发展,也帮助当地经济发展如就业,这是很多中企需要调整的。”

中国版矽谷
深圳以创新引领成长

深圳是古时海上丝绸之路的启航扬帆之地,也是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窗口。

目前深圳在大力建设成为兼具现代化与国际化的创新型城市,对长驻多年的海闻来说,深圳是中国创新重要基地,就像当年美国加州的矽谷。

海闻直言,在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这4大城市中,以深圳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最快。

“深圳是中国创新重要基地,体制更好也比较开放,文化好,没什么包袱,改革开放从这里开始。”

他说,深圳有点像当年的美国加州,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虽地处广州却讲普通话(即华语),相对下,有些地方会比较压抑创新。

他指出,从中国改革开放开始,深圳的文化就是“敢于失错”,所以每天有很多新企业成立, 也有很多企业撑不下去。

“以深圳为驻点的企业有很多,像腾讯、华为,招商平安及比亚迪等,新的高科技企业起得特别快。”

大马企业更国际化具优势

马来西亚是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之一,大马企业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上的机遇不少,包括与中企联手,彼此互惠互利。

海闻指出,大马企业更国际化,也占地理优势,对将来海上丝路的一些国家更熟悉,例如印尼、泰国和菲律宾等,占据一定的优势。

“大马企业可与中企合作,加强对马投资,引进对大马就业、经济发展有利的发展。”

“合作很重要,尤其大马华商可扮演很好的角色。例如大马华商可能对印尼、泰国比较熟悉,那么马中两国企业可联手到第3国家发展。”

他说,马企国际化程度更高、经验更多,中企因为本身国内市场大,但也有外拓需求。

因此,马企可助中企一把力,一起到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国家,不仅把投资引入大马,也迎合中企的发展需求。

新闻背景
习近平提倡“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的全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是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3年提出的一个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

“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东边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西边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丝绸之路经济带重点畅通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经南中国海(中国称为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也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中国海到南太平洋。


*本网站有权删除或封锁任何具有性别歧视、人身攻击、庸俗、诋毁或种族主义性质的留言和用户;必须审核的留言,或将不会即时出现。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