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故事.有些傷,難以說出口 沙箱助吐露隱情 | 中國報 China Press

主題故事.有些傷,難以說出口 沙箱助吐露隱情

心理治療師黃晉亮表示,並非每個人經歷重大災難,都會患上創傷后壓力症候群,必須小心觀察診斷。
心理治療師黃晉亮表示,並非每個人經歷重大災難,都會患上創傷后壓力症候群,必須小心觀察診斷。

報導:譚絡瑜
攝影:練國偉、受訪者提供



“在那次事件過后,我總是感到害怕、沮喪和憤怒。我吃不好也睡不好。即使我試圖不去想,仍然有可怕的噩夢和記憶。我很困惑,不知道去哪裏尋求幫助……”

遭遇災難后,身體傷害復原了,但看不見的心理創傷或許還未消失,甚至變更嚴重。當受害者生活受影響,或許就應該考慮接受心理輔導。

心理治療師黃晉亮從事輔導工作三十余年,以沙箱游戲治療也有十多年經驗。訪問在其治療室進行,沙箱里留下一位孩子做治療時做的沙景。應記者要求,黃晉亮介紹什麼是沙箱游戲治療,這個大部分馬來西亞人仍感陌生的心理療法。

沙箱治療(Sandplay Therapy)又稱為沙游治療,是一種心理治療法,由瑞士心理學家D.M.Kalff所創,採取榮格理論為治療的基礎,使用小型玩具和沙作為溝通媒介。在治療師所提供的自由與保護的空間之下,案主可以把他內在的世界呈現在這沙箱中。這是一種非常先進、滿有創造性,非理性與非言語的治療方式,對于受過創傷,包括性侵害、憂鬱症、焦慮症的當事人相當有功效。



解讀沙景有技巧

什麼人、或什麼情況下適合用沙箱治療?黃晉亮表示,此治療法特別適合不善用或不願意用語言表達的兒童及成年人。傳統心理療法主要以語言表達,對于無法用語言表達內心想法的兒童,更容易通過游戲治療。

根據臨床研究,在美國經過10次45分鐘的沙游治療,個案症狀肯定都會有改善。而根據黃晉亮本身經驗,個案通常在3次治療后開始改變,5次治療后一定有改變。不過,有些家長看到孩子開始改善就停止,沒有加固過程,日后可能回到原點。

如何解讀沙景有技巧,玩具有象征意義,比如:恐龍象征孩子心目中畏懼的父母,有婚外情問題的成年人通常會選擇象征婚姻的人偶擺放在沙箱中。沙箱許多的小物件顯出當事人的心理象徵,治療師幫助當事人適當地調適潛意識,以撫平創傷。

兒童被迫面對、經歷或親眼目睹可能構成死亡的重大威脅事件,會感到強烈的害怕、無助或恐怖。雖然不說,但孩子眼睛是雪亮的,細膩心思也感覺到身邊大人陷入混亂,爸爸、媽媽突然不見了,生活變得跟以前不一樣。種種改變令他們感到不安、恐懼,但又無法通過言語表達情緒,若沒有及時處理,帶著創傷成長很容易形成心理陰影,影響日后生活和人際關係。

兒童患PTSD,難入眠!

重大災難事件過后,大人一方面要處理親人身后事,一邊要安撫孩子的心理,的確不容易。黃晉亮提醒,不能強迫孩子回想創傷事件經過,首先應讓孩子感覺到安全、安心,必須有大人陪伴或搬家換個新環境,讓他們慢慢平伏下來,生活回到正常軌道,再適時引導他們渲泄內心情緒。

他亦指出,並非每個人都會出現創傷后壓力症候群,此症狀與個人性格、思想、背景有關。對于多數人來說,PTSD始于事件發生后3個月內,某些人可能在6個月或甚至一年才會出現跡象。

這類症狀的特徵是兒童常常難以入睡,即使睡著,也常半夜驚醒,或是噩夢連連。在清醒的時候,會變得非常敏感,如驚弓之鳥,容易受驚嚇或緊張不安,也因此影響注意力、上課不專心。大部分6歲以下的孩子,都用哭鬧或表現出退化如尿床行為來表達。在處理幼兒或是兒童的恐懼時,常常需要藉助游戲或畫畫等方式為媒介,幫助孩子呈現及表達內在的情緒。

此外,黃晉亮提到,國外有一種快速眼球轉動減敏法(Eye Movement Desensitization and Reprocessing,簡稱EMDR)也成功幫助許多深受其害的人。治療師會使患者的目光隨著指示來回移動,藉此讓患者重新感受正面情緒。

當事人以人、動物、植物、交通工具、建築物、橋、柵欄、石頭、怪獸等許多代表世界的小物件,擺放在鋪著細沙的木製沙箱裡,隨心所欲、自由自在地創作出一個沙景。
當事人以人、動物、植物、交通工具、建築物、橋、柵欄、石頭、怪獸等許多代表世界的小物件,擺放在鋪著細沙的木製沙箱裡,隨心所欲、自由自在地創作出一個沙景。

沙箱治療個案

喜歡玩沙子是兒童的天性,冰涼幼細的沙子有一種療癒效果,讓本來焦慮、緊繃的情緒得到舒緩。玩著沙子,內心情緒也慢慢釋放出來……

“活埋”家人?

一名男生因學業壓力患上憂鬱症,進行沙箱治療時,把象征家人的人形玩偶埋葬在沙里。

他在引導下,向治療師說出自幼被家人過度保護,任何事情都由家人替他安排,無法自主決定,包括選讀的學院和科系,使他承受極大壓力。把家人“埋葬”,是他潛意識中的無聲反抗。經過溝通,治療師鼓勵他為自己的未來做主,他決定休學工作后,目前已康復,與家人關係亦有改善。

男穿女裝,未必性變態!

一位14歲男生被親人發現偷穿女裝,擔心他有變態傾向,被帶來治療。男生在沙箱里擺放了象征爸爸媽媽和自己的三個人形玩具,一家人圍桌開心吃東西,這是他對從前的生日,一家人吃媽媽煮的美食之回憶。

他向治療師道出,父母在不到三個月內相繼去世,母親去世對他打擊特別大。有一天他放學回家,以為母親在沖涼而未加留意,一個多小時后才發現母親昏倒在沖涼房內,緊急送院后不治身亡。

他一直自責疏忽害死母親,無法原諒自己,內疚哀傷使他陷入深度憂鬱。當他思念母親時,就會偷偷穿上母親的衣服,感覺母親與他很靠近。

治療師首先讓他知道,這個舉動是思念和哀悼的表達方式之一,而非變態或不正常;再用高度同理心去聆听和了解他。進行5、6次療程后,當個案在被接納和尊重之下,把壓抑隱藏的情緒表達出來,療癒效果便開始產生。最后一次療程剛好是其母忌日,治療師讓他畫一張卡送給母親,他寫上了:媽媽,我愛你。

黃晉亮表示,有些家人不懂如何處理孩子驟失親人之痛,而用他們認為對的態度壓制孩子的悲傷,告訴他們要堅強,否認了他們真實情感。正确方式應該是讓他們處理情緒、度過哀傷,慢慢康復。

蝴蝶,壞壞!

5歲的小女生一次親眼目睹家中女傭與男友偷情做愛,因被恐嚇不敢告訴家人。某次其母撞見女傭用手侵犯女兒私處,哄說出真相,將女兒帶來治療。

在7、8次游戲治療過程中,小女生每次都是玩煮飯,一次煮到一半,把一只玩具蝴蝶埋入沙里說:壞壞!根據治療師分析,蝴蝶在小女生心中可能是象征女傭,把憤怒埋下沙里是一種情緒表達。

打沙包,發泄不滿

7歲的男孩在學校過于好動,每天被老師責罵處罰,回家又被母親打罵。某天忽然開始語無倫次,父母嚇壞了,尋求心理輔導治療。

進行游戲治療時,小男孩一動也不動,什麼都不願意玩。直到最后15分鐘,他忽然把不倒翁當做沙包打,越打越大力,拳打腳踢,一直打了20分鐘,滿身是汗。心里累積許多的強烈情緒發泄完后,臨走前,一言不發的他嘴角微微揚起,似乎說明心情舒坦了許多。

治療師請家長到學校與老師溝通,請包容孩子過動、減少處罰,並建議家長勿用打罵方式,盡量多陪伴孩子。據家長反映,孩子情況有所好轉。

游戲治療是指透過游戲來協助小孩(一般是3歲至12歲)去表達他們的感受和困難,如恐懼、憎惡、孤獨、覺得失敗和自責等等,從而達到治療效果。

Play & Expressive Arts

地址:16,Jalan Anggerik Doritis 31/164,
Kota Kemuning,Shah Alam,Selangor

電話:012-3618596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站:www.playexpressivearts.snack.ws

游戲治療、沙箱游戲治療

備註: 收費、華、英語

星期一至六 10am~4pm


生命旅程休憩站輔導師李雪妮做心理輔導之餘,也在社區推動生命教育。
生命旅程休憩站輔導師李雪妮做心理輔導之餘,也在社區推動生命教育。

紅未必是憤怒,黑未必是害怕
判斷勿先入為主

我國近年來頻頻發生天災,如吉蘭丹水災、沙巴地震造成嚴重傷亡,也因此令人格外關注災民會否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李雪妮是加影生命旅程休憩站生命教育中心輔導師,她是馬來西亞註冊及執證輔導員,也在檀香愛心福利中心當輔導志工。

去年吉蘭丹大水災,她隨非營利組織INSAF去當輔導志工,到原住民社區學校做心理衡鑒,以繪畫為工具評估小學生們災后心理受創程度。

天災是否一定會給孩童留下難以磨滅的心理創傷?雪妮看到的是,災區小孩有不一樣的反應。有些小孩第一次看到飛機、直升機來派放賑災物質,覺得很興奮好玩。但也有些小孩目睹家園被沖毀、屍體漂流或家里有親人失蹤喪生,嚴重的心理創傷難從外表看得出來。

幫忙抒發情緒

輔導師讓孩子們畫出水災情景,從旁觀察他們的情緒反應。孩子無法透過言語表達的情緒,會在畫面中呈現,有些線條混亂、顏色沉重,有些會畫蛇之類象征恐懼的東西。

“輔導師看了畫后,會跟小朋友溝通交流,若覺得有需要,會轉介給學校輔導老師跟進。因為創傷后壓力症狀維持一個月才能診斷為PTSD,我們在災后初期的輔導師主要做陪伴聆听,無法長期追蹤孩子們的心理狀況,就必須交給當地輔導員做治療的部分。”

雪妮點出,繪畫是表達式的藝術療工具之一,陪伴、聆听和適當問問題,能幫助創傷者抒發情緒和感受,但不建議把主觀想法加諸在創傷者的畫上。每個人認知經驗不一樣,圖象意義也不一樣,比如紅色不一定代表憤怒,黑色不一定代表害怕,所以不宜先入為主去判斷畫面含義。她表示,我們只需陪伴、聆听,當創傷者未準備好,就不用強迫他們回憶和面對創傷。

給予適當幫助

若你有親友出現創傷症候群的話,你可以:

一、允許他說出對整個事件的描述。

二、支持與接受他表達情緒,允許他哭泣,甚至可以幫他說出他的心情,“你一定很難接受…”“你很遺憾來不及…”。

三、適當的肢體撫觸與擁抱。

四、協助他找到支援團體或有關的社會資源,必要時請專業心理輔導師和治療師協助。

卡牌,解讀心靈糾結

除了傳統的面談,繪畫、音樂、游戲治療等,藝術媒材也是心理治療許多方式之一。繪畫是最方便的媒材,因為紙筆容易獲得,情緒壓抑的人用力在紙上畫畫,有助抒發心情。

本地越來越多心理咨詢師運用心靈圖卡做心理輔導,李雪妮在輔導時也經常使用圖卡,如 OH卡牌和妙語說書人(Dixit)。

OH卡牌是由一位在加拿大攻讀人本心理學碩士的德國人Moritz Egetmeyer,和一位墨西哥裔藝術家Ely Raman共同研發,是一種“自由聯想卡”及“潛意識投射卡”的系統。借助不同的圖案和文字組合,可以刺激發揮創造力和想像力,促進認知,增強自我覺察,親近自己的潛意識,從自己的想法裡探究到真實的心理,並且可以自我治療。

妙語說書人(Dixit)是一款經典且容易上手的桌上游戲,到了心理師手裡就會變成一套有魔法的心理咨商工具。它能引發多元投射性,心理師穿針引線引航,跟隨當事人走入其主觀投射的畫中世界,周游穿梭當事人生命中不同時空的生存議題,發掘力量來源。

繪風明亮的妙語說書人(Dixit)是一款經典且容易上手的桌上游戲,也是很好的心理評估及心理治療工具。
繪風明亮的妙語說書人(Dixit)是一款經典且容易上手的桌上游戲,也是很好的心理評估及心理治療工具。
生命旅程休憩站生命教育中心

地址:7-2, Jalan Metro Avenue 1, Metro Avenue, 43000 Kajang, Selangor

電話:016-7124840

電郵:[email protected]

面子書:生命旅程休憩站生命教育中心

星期一至五 2:30pm – 6:00pm


馬佛青心燈心理咨詢小組主席兼督導余碧韻認為,陪伴創傷者走過悲傷,需要用心和用對技巧。
馬佛青心燈心理咨詢小組主席兼督導余碧韻認為,陪伴創傷者走過悲傷,需要用心和用對技巧。

持同情心,勿壓抑勿否定
允許受創者傷心

心理咨詢師必須有同理心,有些人事發之後會有逃避的心理或避免接觸相關的事物,此時不刻意要他們談,只需陪伴和傾听便足夠,讓創傷者把傷心自己內化,經時間處理,由它慢慢回到原來的生活上。

陪伴需要有技巧,有些話說出口可能對創傷者造成更大傷害,哪些話不恰當、不可說?余碧韻老師表示,即使沒有正式受過訓練,我們也可以快速學一些方法。

有些安慰話,令人更傷心

陪伴者通常只是看到,而非迫切感受到創傷者的悲痛,常會說出:“不要哭”、“不要傷心”、“人都會死”之類的話,讓悲傷者接不下話,更難表達內心哀痛。對失去孩子的人說:“別難過,你還有其他孩子。”或對流產的媽媽說:“你還年輕,可以再試一次。”這些話等同否定孩子的生存價值、媽媽懷胎過程,令聞者更悲傷。

余老師建議,可以改成說:我知道你很傷心,讓對方感受到你能看到和理解他的傷心,並知道自己的悲傷是正常且被允許的。關心創傷者,可以主動問他的生活是否有受到影響,是否能夠自理飲食、駕駛;有否失眠?有無上學工作等問題,需不需要幫忙?

創傷后療癒過程長短因人而異,有些親人往生十多年之后,在生者提起仍會傷心也很正常,並沒有所謂應不應該傷心。若在生者不願提及,意味著仍未做好心理準備,就讓他自己處理悲傷,除非一直沉溺在傷痛中,行為出現異常,就需向心理師求助。

如果觀察到創傷者需要心理輔導,可這麼建議:“我發現你茶飯不思,工作沒活力又睡不好,影響到日常生活,需不需要幫忙找輔導中心或陪你過去?”

對未完全懂事的年幼兒童則可加以引導:“我看到你很傷心,你是否想起誰?我認識一個人會和小朋友談天,你要去嗎?”若孩子沒有立刻答應,可等過了幾天后再提起。把決定權交給創傷者,讓他們知道可以選擇接受繼續或中止輔導。

外向者用口問,內向者用藝術

去年吉蘭丹發生大水災,余碧韻以小學老師身分參與志願輔導服務,到學校給學生做問卷測驗和評估心理狀況。

對比自然災害頻繁的日本、台灣等國家,大馬天災較少,災后創傷輔導治療也不夠普及。她認為,當前大馬心理輔導領域較注重個人成長部分,公開的災后團體輔導較少,許多人也不知道有這樣的服務,需求和供應沒有連結。

余碧韻老師也是馬佛青心燈心理咨詢小組主席兼督導,處理過許多個案,經驗豐富。尋找心燈心理咨詢的個案來自不同背景、信仰,咨詢員在進行輔導時,除非咨詢者主動提起,否則不會提及宗教。

她表示,基于文化、背景、環境、個性不同,每個人面對創傷的反應不同,輔導方式亦不相同。外向的人容易用語言表達,說得出感受,可用問題導向,助其看清問題。內向的人說不出口,則從情緒入手,先不談事件,或借用外在工具如藝術讓之表達。

宗教信仰也讓人面對生死時,態度有所不同。信奉基督教、伊斯蘭者相信,人死是被上帝召回身邊,縱使再不捨也已回到上帝身邊變回天使,慢慢接受將哀傷內化。信仰佛教者除非對因果輪迴有正確認識,否則一般難以接受親人毫無預兆離去。心理咨詢員通常會先跟個案者確認是否有生死概念,不能把宗教信仰套用在個案身上。

余碧韻(右三)和來自各地的輔導老師到吉蘭丹賑災服務,與小學生進行心理評估活動。
余碧韻(右三)和來自各地的輔導老師到吉蘭丹賑災服務,與小學生進行心理評估活動。

馬佛青心燈心理咨詢小組

9, Jalan SS25/24, Taman Mayang, 47301 Petaling Jaya, Selangor

電話:03-78053030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站:www.ybam.org.my

面子書:xindengfudao

備註:無收費、華語

星期二、四 8pm~9:30pm、星期六3pm~6pm

雪隆區輔導中心:

馬來西亞博愛輔導中心
地址:56B, Jalan PJS 1/46, Taman Petaling Utama, 4600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電話:03-77810800/ 77855955/ 77855689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站:www.agape.org.my
備註:收費、華、巫、英語
星期二至六 9am~6pm

文橋傳播中心輔導室
地址:40, Lorong 6E/91, Taman Shamelin Perkasa, Batu 3, Jalan Cheras, 56100 Kuala Lumpur
電話:03-92877251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站:www.bridge.org.my
備註:收費、華語
星期一至五9am~4pm、星期二7:30pm-9:30pm

馬來西亞生命線協會
地址:No 1-3, 3rd Floor, Jalan Jelatek 1, Pusat Perniagaan Jelatek, Setiawangsa, 54200 Kuala Lumpur
電話:03-4265 7995
電郵:[email protected]
面子書:Life Line Association Malaysia
網站:www.lifeline.org.my
備註:無收費、華語
星期一至五 9am~5:30pm、7pm~10pm; 星期六 9am~1pm、2m~5pm

檀香愛心福利中心
地址:196, Batu 3 1/4, Jalan Klang Lama 58000 Kuala Lumpur
電話:03 – 7981 5300 / 5301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站:mitrawelfarecentrekl.blog
備註:無收費、華語
星期日至五:8pm~10pm

馬來西亞愛家協會
地址:6-2, Jalan Bersatu 13/4, 46200 Petaling Jaya, Selangor
電話:03-79547920
網站:www.family.org.my
備註:華、英語
星期一至五 9am~5.30pm

中信.飛躍家庭服務中心
地址:31A, Jalan Sungai Besi Indah 1/19, 43300 Seri Kembangan, Selangor
電話:03-89451612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站:www.ccmfy.org
備註:無收費、華、英語
星期一至五 10am~6pm

馬華公會中央婦女組輔導局
地址:7th Floor, Wisma MCA, No.163, Jalan Ampang, 50720 Kuala Lumpur
電話:03-21618044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站:wanita.mca.org.my
備註:無收費、華、英語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