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話區.多一分關心,少一宗悲劇 | 中國報 China Press

熱話區.多一分關心,少一宗悲劇

報導:李振銓
《中國報》日前封面報導,“自殺頻傳,1日6命”的新聞,死者年齡介于13歲至約50歲,尋死原因包括失戀、厭世、欠債及失落等。



《中國報》走訪數名市民,受訪的市民認為,防範自殺悲劇應從個人及關心身邊的親友做起。

他們認為,個人本身要懂得減壓,或加強意志力,減少負面的心態。

此外,心理醫學的數據指出,超過九成自殺者都患有憂鬱症,受訪者認為,多關心身邊的親友,一旦發現他們有反常舉止時,應多加關注,也有助于防範自殺悲劇。



多傾聽心事
★莊美婷(36歲,餐廳主管)

我在幾個月前的經歷,讓我瞭解到關心身邊的親友,有助于防範自殺悲劇。

當時,我的一名承包商朋友,因為幾場工程竣工后仍收不到錢,週轉面對問題,又怕家人擔心,不敢向家人傾訴,平時性格開朗的他,突然變得天天愁眉苦臉。

我當時看到他的反常舉止,找他喝茶談天,才從他的言談中聽出一些線索。

或許是當局者迷,我發現,他面對的問題令他亂了方寸,于是從旁提點,如今,他總算度過難關,心情也變好了!

多關心家人
★卓毓寶(47歲,腳車店業者)

自殺者在尋死前,通常會有反常的舉止,這時,家人及朋友的關心及開導是非常重要的。

我過去有一位來自荷蘭的朋友,他到東南亞旅遊時,都會來向我租腳車,過后在荷蘭家中的花園割脈自殺。

這名朋友自殺后,他的家人通過電郵和我們聯繫時提出,我們應讓他們知悉死者在東南亞的行程,方便他們與死者聯繫,或許可幫助死者解開心結。

這件事讓我瞭解到關心家人的重要,父母不能因為本身忙而忽略孩子精神上的需要。

應尋求輔導
★蔣振羽(32歲,市場執行人員)

目前全球性經濟放緩,增加了人們面對的生活壓力,目前的人們面對壓力的原因相當複雜,例如:性格開朗的老師因為失落而走上絕路,箇中原因令人難以理解。

一旦無法面對壓力,心結打不開時,應尋求輔導,以期打開心結,免得憂鬱情況加重,更難以走出困境。

我認為,用心生活,期待明天會更好,就是珍惜生命的具體體見!

擴大社交圈
★姚德欽(50歲,保險代理)

性格開朗的老師燒炭自殺的新聞最令我震驚,死者自殺前已安排好后事,相信自殺的行動已策劃了一段時間。

現在的人們生活壓力多,我本身是以跑步、游泳及腳車運動減壓,並多交朋友,擴大社交圈,以及旅行,開拓視野。

碰到問題時,找人傾訴,或去告解,也非常重要。一些輔導組織有舉辦防範自殺悲劇的講座,值得鼓勵,更重要的是講座出席者要懂得實踐。

我很佩服一名朋友,他過去在外地工作時,患憂鬱症的太太要求他回來傾聽,他都會趕回家,翌日再回去外地上班。

自殺年輕化
★馮嘉南(49歲,咖啡店東主)

從新聞報導中看來,年齡最小的死者只有13歲,顯示自殺已有年輕化的趨勢。

我認為,生活充實、有目標,有助于提高心理素質,也較不會鑽牛角尖。

我2015年和幾名朋友準備了半年,12月從寮國的永珍騎腳車,途經泰國,到柬埔寨的吳哥窟。

我們進行這項考驗體力及探險精神的長途旅行,目的是加強自己的意志力及抗壓力。

家人平日的溝通也很重要,這么一來,家中成員碰到問題時也會找人傾訴,不會鑽牛角尖。


*本網站有權刪除或封鎖任何具有性別歧視、人身攻擊、庸俗、詆毀或種族主義性質的留言和用戶;必須審核的留言,或將不會即時出現。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