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事头条】「挨不过」发展洪流 茨厂街老店留不住
(吉隆坡16日讯)吉隆坡茨厂街老店纷纷结业,店舖出租乏人问津,游客也仅走马看花,商贩直呼生意“难挨”!
茨厂街是吉隆坡必到访的旅游景点,也记载着华人先贤南下发展的文化历史,但近几年陆续遭外劳入侵,使当地中华文化色彩衰退,原本的“唐人街”已沦为“外劳街”。
由于无法抵挡发展洪流,吉隆坡老社区尤其苏丹街和茨厂街一带频频传出“熄灯号”,当地老店舖后结业或是撤离等,包括乐安酒店、乐安茶室、大众书局、玉壶轩和维纳斯美术社。
看不到前景唯有关店
《中国报》记者联同吉隆坡小贩商会主席拿督洪细弟巡视茨厂街一带时,发现当地许多店舖空置许久,高挂告示牌等待出租。
根据观察,以往业者在楼下营业,自己居住楼上,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大部分楼上单位的居民已迁离,店舖则充当仓库或廉价酒店。
后继无人
洪细弟指出,选择放弃辛苦打拼的生意,主要是业者已年迈、后继无人、消费税或经济打击,导致业者忍痛结业或撤离老街。
他说,一般上,传统行业非常耗时和体力,若是小贩必须劳累还要日晒雨淋,大部分父母希望子女往其他领域发展,加上年事已高,最后踏上结束营业之路。
“当地不只是老店迁移,也有许多业者不敌经济压力蒙受亏损,因为看不到前景,纷纷关店。”
感慨好景不再
★姚思雄(52岁,售卖服饰)
我营业逾20年,老店关闭和老街坊纷纷搬迁,好景不再,让人感慨。
近年受到消费税打击,加上令吉疲弱和经济不景气,生意一日比一日差。
生意额下降50%
★房柯名 (45岁,售卖科技配件)
虽然茨厂街是吉隆坡必到访景点,但许多游客旨在观光,而不是消费。
相比去年同期,生意额下降至少50%,小贩业者看不到前景,结束营业不是没有理由。
咬紧牙关度日
★琴姐(42岁,售卖配件)
当地许多业者不敌经济压力蒙受亏损,消费者消费能力大大减低,业者纷纷结束营业。
尽管面对各方面打击,为了生活还是需要咬紧牙关,只能见步行步,不会囤太多货物。
街坊携子光顾
★陈汝顺(35岁,凤凰饼家老板)
我是凤凰饼家第四代传人,店舖因装修而关闭一段时间,重开后,不少老顾客和老街坊也带着孩子前来光顾。
从小在茨厂街长大,可是“岁月不留人”,老店相继迁出,主要是老店售卖的东西盈利不高,且耗时间和体力,加上后继无人而就结束营业,让人感到惋惜。
我担心后辈只能透过网络资讯,了解华人先贤的历史。
洪细弟:租金高不易撑
洪细弟指出,现在茨厂街一带的店舖月租介于1万5000令吉至2万5000令吉,虽有不少店舖间隔一半分开出租,但也至少需要数千令吉。
他说,随着近年百货膨胀和经济不景气,业者的生意额大不如从前,小商贩无法承担昂贵开销,最终吃不消而结业。
此外,洪细弟指出,当地辉煌一时的马来亚酒店和柏屏大厦,前者目前空置正在装修,后者则剩下部分业者尚在营业。
他说,尽管公会曾尝试联系上述业者提出解决方案,但业者委托代理公司处理事务,最终打消念头,这些代表性的地标就此被“冷落”。
商贩:不敢囤货小心经营
商贩们受访时指出,经济不景气加上消费税冲击,老店难抵发展洪流,以前的集体回忆逐渐消失褪色!
他们说,尚在营业的商贩只能“见步行步”,并会坚守经营,但进货时会三思,不敢大量囤货。
他们指出,尽管目前正值旅游旺季,但旅客只是“走走看看”,消费能力大大减低,各方面的打击让业者吃不消。
盼年轻人来尝老味道
洪细弟坦言,或许老社区对年轻一辈没有太大的情意结,但对长辈却是充满回忆,当中古早味的美食至今仍可在大街小巷寻得,且是老一辈在掌厨。
他促请年轻人应该与长辈走进老街亲自体验,目前仍营业的老店已“买少见少”,
他坦言,过去曾接获不少游客申诉外劳太多,但外劳入侵问题不只是发生在茨厂街,若把茨厂街称为“外劳街”,对当地商贩有欠公平。
“我们公会立场是坚决反对外劳当老板,公会与各单位合作,每年配合佳节举办大型活动,以吸引本外坡游客到访茨厂街,为商贩带来商机。”
他说,公会作为在吉隆坡市政局委员会的华裔代表,早前曾商讨茨厂街美化事宜,继15年的美化工程后,现在是时候进行提升和美化,但仍在商讨阶段。
此外,他也促请有关当局关注当地流浪者问题,既然市政局设立流浪者收留中心,就应把他们安置至该中心,免得有碍市容,让游客对该处的印象大打折扣。